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视野
版面翻页
视野
04

清风浩荡拒礼诗

□ 作者 洪德斌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散落着一些清官廉吏撰写的拒礼诗,或为表露心迹,或为警示自身,或为告诫送礼者,其中充满浩然正气,读之,如浩荡清风,涤荡心肺。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一天,太子舍人张某送他一条华贵的锦褥,名“织成锦”,并告诉杜甫说:睡在这锦褥之上,定会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杜甫不为所动,原物送还后题诗,中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北宋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念其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包拯推辞不过,只好从命,吩咐儿子包贵一概不收寿礼。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送寿礼的第一家恰恰是当今皇上。万岁爷送来的寿礼,怎敢拒收?包贵无奈,只好拿来红纸,请送礼的太监写上几句,劝包拯收下礼物。于是那太监便题诗一首:“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后,也作诗一首,谢绝了皇上的寿礼:

铁面无私丹心忠,当官最怕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明代吴讷为人刚直公正,廉洁自持。他任监察御史时,有一次巡按贵州,返京途中,地方官员派人追至夔州以黄金百两相送。吴讷愤然拒绝,连封皮都没有开启,就在礼盒上题《题贿金》一诗回绝: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地位显赫,权重一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秋闱考试,抵闽后,一天夜晚,忽有人求见。来人进屋后,四顾无人,便取出黄金十两,双手捧到李汰面前,直言道:“学生翰墨未精,疏漏必多,望老大人多多照应,得中之后,另有厚报。”李汰当即将来人训斥一番,严词拒绝,还提笔写了一首诗: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清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为官三十余年,甘于淡泊,严于自律,从未收取任何礼物。有一次,在他离任升迁之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分,才见一叶扁舟划来。原来僚属们为他带来了礼品,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来。他们知道叶存仁向来严于律己,从不收礼,但在夜深人静的离别之时送礼,神不知鬼不觉,必定能收下。叶存仁见此情景,挥笔写下一首拒礼诗,并将礼物退了回去: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相送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如果说上述这些拒礼诗是清官们在送礼者送来礼物之后所作,那么,还有些清官为防范有人送礼,早早地就将拒礼诗题写在门上,不等送礼者到来,就把他们挡在门外,断了他们送礼的念头。明代吴让就是一例,他到庆远知府赴任,为杜绝送礼者,在门上题了一诗:

贪泉爽酌吴何敢,暮夜怀金岂不知。

寄语南丹贤太守,原封送回莫相疑。

时光如水,穿过千百年历史的长河,这些拒礼诗流传了下来,从中既让我们品味到清官们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洞见清官们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崇高形象。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些清官们不正是我们为官做人的一面镜子吗!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