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万州
窗外的江风徐徐吹过,还沁着三角梅的味道;毡帽山上的银燕起起落落,满载着三峡儿女来来往往;眼前铺蓝天,顶上浮白云,林间的薄雾似细纱,像极了电影中天上人间的场景,而身旁呢,居然是绿水环绕!这就是湖城万州。
每天早上,我都要神清气爽地站在办公室窗前眺望,左边是诗仙李白吟诗之地太白岩,右边是兼具道教与佛教韵味的都历山,正对面则是三国刘备屯兵的天生城。在它们的脚下,是横跨一公里多宽的万州平湖。偌大的湖水,碧绿如玉,烟波淼淼,让人总也看不厌、看不够。
平湖的水,绿得沁人心脾,而更让万州人赏心悦目的则是平湖两岸盘根错节的黄葛树。万州人对黄葛树的情结与生俱来,黄葛树永远是万州人心中最美丽的乡愁。百万移民搬迁的时候,远离故土的人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门前的那棵黄葛树,纷纷在树下合影留念。有的移民宁愿舍弃一些家什,也要带走一棵小黄葛树苗,移栽他乡,从此命名为“思乡树”。在移民销号的攻坚时刻,城市的管理者们也依然将黄葛树悬挂于心,不仅将它们一一移栽到南北滨江大道旁,而且细心地为这批“特殊移民”一一编号,记录在案。去年10月,市政部门又将每一棵移栽后的黄葛树档案,制作成卡片,一一挂在树上,方便市民寻找到来自自家门前的那棵黄葛树。一时间,大街小巷流淌着市民们浓浓的温馨故事,很多市民还写出了优美感人的文章。黄葛树不仅见证着湖城万州的历史变迁,也感染了很多外地来万的游客,在一棵棵黄葛树下久久不忍离去。去年7月,央视摄制组还专门前来万州,拍摄纪实版的黄葛树故事。
江水变为湖水,江城变为湖城,万州人的生活方式正在一天天发生变化。远处的山,如黛;近处的水,如绸。面对满湖绿水,即使是一个老万州人,外出多年归来,也一时难以分辨哪是上游,哪是下游?如果说“满城都是江景房”是平湖带给万州人的最大欣慰,那么,从移民迁建完成和湖城呈现之时,万州人就开始围绕着湖水做起文章来了,通过为湖水注入更多的文化、旅游元素,打造三峡库区生态涵养示范区典范。涨水之初,“到江边去看水”是万州人茶余饭后的水生活,水满之时,“到万州区看海”则成了最新的流行语。万州古十景如金岛印浮、石琴响雪、蛾眉碛月和岑洞水帘等,已经永沉江底,城市周边的九座山头却已纳入山顶公园规划。175,本来是一个数字,代表三峡水库蓄水的高度,但在万州,175代表的却是耿直,是爽快,是圆满,三五好友相聚之时,酒杯一端,说道:满上,再来一个175!每年立冬之际,万州的冬泳爱好者都会选择从已被淹没的南门口横渡,举行见证175米蓄水的誓师活动。而为了保护一江清水,园林工人正在为环城时代的平湖镶嵌花边——沿线栽种三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