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峡千里生态画廊”
通讯员 宋 琴
“对沿江重镇进行滨水旅游开发和特色产业培育,打造‘三峡千里生态画廊’,拓展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让游客库区行、江上走、画廊游。”这是市政协委员、万州区政协主席谭德成在《关于加快全市沿江镇乡生态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沿江镇乡被“弯道超车”
这份提案认为,我市长江沿线镇乡虽涅槃重生换了新颜,但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依靠长江航道支撑沿江镇乡经济繁荣的时代不复存在,长江沿线镇乡已被其他镇乡“弯道超车”。多数沿江镇乡的主要对外通道为库周道路,建设年限为1993-1998年,多为等外级道路,通行和安全保障能力较差。“而农村居民点道路,如果按目前建设标准,每公里需投资45万元,但三峡后续项目每公里补助资金仅25万元,在地方财力无法配套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只能降低建设标准,甚至缩短里程,形成断头路。”
多数沿江镇乡的产业小、散、乱,或各自为阵同质发展,或各自谋划小敲小打,产业带动性不强。此外,沿江两岸属地质灾害多发地,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临水危房增多,需治理或再次搬迁安置。
搭乘“长江经济带战略”快车
“沿江镇乡既是长江黄金水道边上的一张张‘门脸’,也是保护长江水环境安全的屏障,‘里子’和‘面子’缺一不可。”如何利用沿江镇乡地域特色加快发展?
“让沿江镇乡搭上‘长江经济带战略’快车!”提案提出,要依托长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以及沿江镇乡的生态使命和优势,以“百里三峡”为起点向西拓展,以巫山至重庆主城之间的区域为重点,打造库区沿江“千里生态画廊”。
走生态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提案建议,对长江沿线景观、产业、风貌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设计。突出山、水、景恢宏气势和沿江集镇的峡江特色、民族风情。继续推进绿化长江行动,填补“天窗”和“空白”,形成大气磅礴的绿化带、彩林带、经果林带。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谭德成心中绘就。
提案还建议,升级改造沿江镇乡对外连接道路、农村居民点对外通道,加快建设高速路连接道,恢复必要的过江汽车轮渡。加快集镇广场、公厕、污水管网、供电供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专门的沿江产业带发展扶持政策,做大做优。对产业道路、水利基础建设和农产品加工运输体系建设给予定向定量补助。
继续加大对沿江镇乡生态建设的投入,重点研究解决生态林建设的后期管护问题;加强库岸地灾治理,尽快研究蓄水后新造成的临水危房搬迁政策措施;加大对长江流域次级河流的整治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尽快实施库周面源污染治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