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蒲公英一样扎根社区
——记九龙坡区政协委员包丽平
包丽平(左)在听取群众反映情况。
3月10日,在九龙坡区民安华福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里,几位老百姓正围坐在包丽平委员身边,包丽平一边聆听大家的意见,一边详实地做着笔记。
为百姓疾呼
包丽平是华岩镇中南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在基层社区的工作经历,让她与老百姓结下深厚的感情,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基层政协委员。她说:“作为政协委员,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是担当,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做事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中南村社区的危旧房改造、拆迁工作一直是包丽平心头的一件大事。中南村18栋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居住着400多居民。2012年6月的一天深夜,18栋3楼65岁的居民肖贤才在睡梦中被预制板脱落砸醒,危及生命安全。事件发生后,包丽平感到,危旧房改造、拆迁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于是她立即着手起草了《关于加快华岩镇田坝及中南村社区危旧房改造进度的建议》的社情民意,她提出的“完善《重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暂行)》的建议”被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采用,得到了重点关注。
针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城市建设、环境管理等问题,包丽平还提出了《关于华福路美每家路段地下通道建设过渡期间行人安全通行的建议》和《完善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提案。这些提案都饱含着一位基层政协委员对老百姓的关爱之情。
解群众困难
包丽平认为,政协这个平台以及政协委员的身份给了她很多力量,也能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12年她把12名社区妇女组织起来,用废旧物品制作花瓶和家居装饰摆件,把玉米壳收集起来做成拖鞋。有居民提出做成的手工品能否转换收益?她将这个想法与同是委员的部分企业老板交流,得到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指导。她着手建起了手工作坊。从没有收入到100元、200元,后来她带领社区妇女们开设了自己的网店,最多的一个月能收入800元。社区妇女们很满足,说:“多亏包丽平的带领,现在既能照顾家庭,又不去打牌了,还能赚点菜钱。”
包丽平多年持续资助一位家庭贫困、听力一级残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直到毕业。这位同学毕业虽取得双学位和会计师职称,但由于听力一级残,毕业半年未找到工作。包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她介绍给另一名政协委员,学生终于有了工作。通过这事,几名委员在包丽平的带动下又资助了社区的3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2万多元。
“网”出社情民意
微博收集社情民意是包丽平的创新之举。在社区时,包丽平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社区微博。有一次,一位居民在微博里写道,小区外1000多平米的空地因违规停车而影响到居民生活。包丽萍立即现场走访了解详情,并开通微专栏,收集广大居民对此事的意见建议。近年来通过社区微博收集的意见,她撰写的7篇社情民意被市政协采用。
自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包丽萍在华岩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接待群众的时间。半年时间里,她共收集了大大小小的问题30多件,通过各方面的协调,不少问题得到了解决。
“百姓事,无小事”。包丽平通过解决这些老百姓的“小事”中,真正展现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义务。包丽平表示,基层政协委员应该像蒲公英一样,扎根社区,融入人民群众中,殷勤奉献、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