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三毛故居
文友邀约周末爬南山寻访三毛故居,欣然应允。
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曾因自己美丽的文字名扬海内外,而她曾在重庆黄桷桠生活过的地方却鲜为人知。
想不到我离她出生地如此之近,真是近在“咫尺”!
南山黄葛古道走过多少次,独独这一次,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早春二月,阵雨初歇,我们沿黄葛古道,一路沐春风,赏新绿,直上黄桷桠老街,只为去寻访三毛的故居。
黄桷桠正街130号。就在这里了!三毛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近5年。准确地说是在130号对面的小巷子里。沿着小巷直行、右拐、再直行,左手方向有个小门,门上挂着“三毛故居闲散茶社”的招牌。走进小门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房子和一个整洁的小院,院子里放着几张茶几和牌桌,两个休闲吊椅和几把木椅一圈排开。走过庭院,可见深处一幢稍高的房屋,这就是三毛故居。
庭院的墙上挂着有关三毛故居的新闻和几张三毛的经典照片。新闻照片是一张中华民国一○三年(公历2014年,笔者注)五月十一日台湾《联合报》两岸A12版面中的一条新闻,可清晰地看到新闻副标题:“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主标题则为:“三毛故乡在重庆,故居变茶社”。在院中间的木质遮阳棚下挂着一张三毛生平简介的木牌,可清楚地看到“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桠正街”的介绍。
故居分为两层共八间,现有几家人租住于此,据说现在还是房管所的房子。明知几十年岁月沧桑,早已物是人非,但内心还是想:既然来了,怎么也要到每个房间去看一看。每个房间都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景,有些凌乱无章,但是看了,感觉就离她更近了,仿佛看到了当年幼小的三毛是如何在这个院子里奔跑玩耍生活成长。虽然三毛离开重庆时年龄很小,但一直没有忘记这里是她的出生地。上世纪90年代初,她第一次回到了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当时,她在这里站立了很久很久,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就在离开重庆后不久,她在台湾的荣民医院住院时自缢身亡,年仅48岁。
三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作家,青涩少年时读她的《撒哈拉的故事》被深深吸引,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阅读了她的很多文章。几年前,女儿读《撒哈拉的故事》,我又忍不住再看了一遍,仍有与它初次邂逅的激动和喜悦。一个人的灵魂,原来可以清幽美丽到这种地步!透过她的文字,能够读懂她的人,灵魂深处一定有着同样的个性不羁与对自由的向往,愿此生也能万水千山走遍。
离开三毛故居,耳边不由回响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