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5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精诚大医

——记市政协委员郭剑华

□ 作者 刘海军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这段出自孙思邈《大医精诚》的话,同时也出现在市政协委员郭剑华办公室的墙上。郭剑华此举意在时刻提醒自己:要做“苍生大医”。

医者仁心

现任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的郭剑华,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还是一位“仁心医者”。

每逢春节,郭剑华都会到医院跟患者一起吃汤圆,看春晚。在儿子郭亮的记忆里,这么多年来,父亲从没有跟家人一起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在郭剑华工作的医院里至今还流传着一段美谈:1990年代初,家住贵州习水的女孩王春梅因车祸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当时医院诊断为无法站立且会影响生育。听闻这一结果,年仅不到20岁的王春梅几度崩溃。后来经人介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郭剑华。当时已是筋伤病科(即现在的筋伤中心)主任的郭剑华接待了她,并亲自为她做诊疗方案,着手治疗。一段时间后,王春梅奇迹般站起来了,后来,还顺利结婚生子。对于给她第二次人生的郭剑华,王春梅感激不尽,如今,王春梅还不时来看望他。

正是这种“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的“大医”理念的引领,才使得郭剑华所在科室自1980年代建立以来从未接到过一起患者投诉,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2013年,郭剑华被评为“郭春园式的好医生”。

以身试“针”

郭剑华是郭氏医家第六代传承人,因此郭剑华十分注重传承。

如今,郭剑华之子郭亮已顺利“接棒”,成为郭氏医家第七代传承人,而孙子郭啸因从小在爷爷严格要求下也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成为第八代传承人。

对于家人,郭剑华是严师;而在学生眼里,则是“慈父”。筋伤中心副主任刘渝松是郭剑华一手带出来的,跟随郭剑华已20余年。在他的记忆中,郭剑华总是利用休息时间跟学生“切磋”。为让学生尽快掌握推拿手法,他不惜以身试“针”,先为学生推拿、针灸,让学生切身感受推拿、针扎的穴位、力度等,然后再让学生在他身上试验。

1990年代,合川市三汇煤矿职工医院医生石右慕名前来,向郭剑华学习推拿之术。因石右手心特别容易出汗,练习推拿时令人特别不舒服。郭剑华却全然不顾这些,他躺在床上让石右“尽管来”,一边感受着力度一边纠正指点。石右一紧张出汗越多,郭剑华的衬衣很快打湿了。对于本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郭剑华,这无疑会加重他的病痛。但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郭剑华隐忍着。

郭剑华特别强调对经典中医古籍的学习和创新精神,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有一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相应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如今,郭剑华已经培养了60余名医师,完成31项科研项目。但郭剑华停不下来,所以尽管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可看到中医人才“断档”的严峻形势,他选择了坚守。

务实履职

作为市政协委员,郭剑华是我市为数不多的自1992年始连任至今的“老资格”。20多年来,郭剑华为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50多件提案,尤其关于“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业务素质”“设立中医药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提案,得到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005年,还被市政协评为反映社情民意的先进个人。

对于传播中医药文化,郭剑华总是有呼必应,每年到学校、社区、机关单位等地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20多场。

为进一步传播中医文化,郭剑华倡导开展了“传播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重庆名中医三下乡”活动,坚持每年多次赴边远山区为群众义诊和开展健康讲座。由于参加活动的名中医都是“大忙人”,因此只能在周末进行。周六早上,郭剑华一个电话一呼百应,因为有感于郭剑华精湛医术和令人敬佩的医德,大家都乐于跟郭剑华一起。每到一个乡镇,他们都是上午为群众义诊,下午为当地中医讲课。如今,这个活动已经持续近10年,他们的足迹早已遍及我市所有区县。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