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引发聚合效应
——江津区政协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小记
通讯员 刁 静 岳祖刚
5月的天气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带着几分炎热。但是变化无常的气候却挡不住游客的热情,纷至沓来的游客让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变得十分沸腾。格外清爽的新鲜空气、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吸引着众多游客欣然而至。他们享受着扑鼻的花香,或在花丛中闲侃,或漫步果园小径,或体验采摘乐趣,或品尝农家土货……
“近年来,江津有序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已成为了全区发展的一个亮点。”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玉忠指出,“农业+旅游”这个发展模式得到有效推广,离不开区政协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积极建言、助推。
“提案+视察”聚焦农旅结合
去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供给侧改革成为了社会聚焦的热点和焦点。江津区政协也积极聚焦供给侧改革工作,区政协民建界别组织委员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交由部门办理。提案指出,要彰显富硒之地、长寿之乡、农业资源丰富的特色,推进一批农旅融合发展的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有文化、有特色的精品乡村民宿等,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区政协又将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列入视察安排。4月14日,区政协组织委员深入部分现代农业企业视察,并邀请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秘书处处长谢军进行指导。4月27日,区政协又组织委员视察花卉苗木产业。5月4日,区政协主席王君成率队视察蔬菜种植产业,并召开座谈会围绕推进“农旅结合”协商建言:“要结合市场需求谋划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增强农业有效供给。”“把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作为重点,按照富硒标准抓好富硒农产品认证,坚定游客对我区富硒农产品的认同感。”“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样板+招商”落实政协意见
“迈出第一步,关键要建好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刘玉忠表示,江津着力围绕现代农业园区这个平台,积极打造“农旅”产业结合的示范园,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完善道路、接待中心、景区标识、导游标识、旅游商品等,重点打造了黄庄现代粮油科技示范园、猫山茶叶生态示范园、石笋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园区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吸引了大量涉农企业扎根聚合,为观光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实现了农业园区变景区,带活了乡村旅游。蓝色精灵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的千亩蓝莓园即将对外开园;归来果业投资2.5亿元的1600亩柑桔种植项目,将实现农旅产业一体发展;规划的350亩矮化苹果研发及嫁接盆栽蔬菜等也将面世,形成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硅谷”效应。
“园区+景区”实现叠加升级
如今,江津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等已是风生水起。3月的草莓,4月的樱桃,5月的柑橘,6月的蓝莓,8月之后的柠檬等富硒水果,可谓四季飘香。油菜花、樱花、桃花、李花等“花花世界”也是应有尽有。当然,游客还能在园区体验到水体娱乐互动项目以及各种富硒鱼、虾垂钓。“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园区+景区”正发生着蝶变效应。
截至目前,江津已建成休闲农业产业示范、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庄(家)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点)30余家,可满足会议、休闲、娱乐、体验的各种需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全产业链的突破,形成了“农业科技展示、花卉果蔬采摘、历史农耕文化”三条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