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5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慈善
版面翻页
慈善
04

托起明天的太阳

江北区创新“尹明”助学活动纪实

受助学生自主选择爱心企业捐助的物品

特约记者 张长荣

在重庆慈善领域,传诵着一个真实、且每年都会发生的故事:一位爱心市民化名为“尹明”,15年来连续33次向重庆日报汇款,请报社记者转交给丰都和巫山的两名贫困女孩助学。如今两名学生已经就业,“尹明”的故事却还在继续。江北区就是例子。

近年来,江北区慈善会通过年年开展衍生版的“尹明”助学活动,不断丰富“尹明”助学内涵,为辖区重残人员家庭提供必要的生活物品资助的同时,引导志愿者上门为孩子给予学习辅导,帮助这些困难家庭的子女(含重残学生)顺利完成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学业,解决他们读书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提升学习质量问题,帮助他们重树战胜困境的决心和信心,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

“尹明”助学活动让学子无忧

“太好了,这下我也有课外辅导老师了。”近日,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山水丽都小区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西南大学化工学院学生、志愿者罗静等同学。她们是应江北区慈善会副会长黄安会的邀请,就如何组织学校志愿者辅导“水表男孩”曹博宇的学习问题前来磋商。

曹博宇,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山水丽都小区10单元的一个双脚残疾男孩。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是,曹博宇母亲双目失明,父亲离家出走多年未归,外婆也与外公离婚。多年来,他与母亲、外婆相依为命。贫困,成为这个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多年来,为帮助曹博宇一家走出困难,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江北区慈善会在每年资助1000元现金、提供全家3口衣物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个家庭的低保救助,引导社会好心人捐款捐物。

如今,为保证这孩子更好地学习,江北区慈善会积极协调西南大学志愿者为他辅导功课。为惠及更多的孩子,附近其他5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将和曹博宇一起接受辅导。

“这只是区慈善会开展‘尹明’助学活动助困难学生走出困境的一个例子。”黄安会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江北区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162户、9550人,其中重残人员家庭799户,处于上学年龄阶段的子女100余人;孤儿12名,困境儿童30名。“这些家庭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上学也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 江北区慈善会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忧。

为帮助这些困难家庭和孩子们,从2013年开始,江北区慈善会就启动“尹明”助学活动,对辖区重残家庭的学龄孩子和孤儿、困境儿童给予帮扶,协调社会各界资助的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

有数据显示,2013年,江北区“尹明”助学活动资助学生41名,共资助资金2.38万元;2014年,资助学生103人,资助物资20万元;2015年,资助学生87人,资助资金9.44万元。

丰富“尹明”助学活动内涵

简单的复制只能延续别人的传奇。在复制基础上实现创新,才会演绎新的属于自己的传奇。江北区慈善会就是这样做的。

从“尹明”助学活动一开始,该会就没打算单纯地推行简单的助学帮扶方式。

在资助学生的范畴上,该会坚持“让江北区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的原则,2015年就将“尹明”助学范围从中小学生扩大至大学生。

在资助学生的的方式上,该会增加了“金秋助学”、重残家庭“一帮一”、闲置衣物帮扶和组织大学生义务课外辅导重残家庭学生等活动,实现了助学活动从简单帮扶到多重帮扶、从扶贫到扶智、从扶智到扶志的转变。

仅2015年,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投入资金33.5万元,资助52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为希望续航”助学13人,“中国郎·梦飞扬”义卖捐资助学1人;接收闲置衣物价值111.66万元,捐给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精神病院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艺才技工学校共10200件;多次组织心理辅导志愿者走进重残家庭辅导孩子,疏导心理障碍,让孩子们增强自立自强的决心和信心。

江北区慈善会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重庆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扩大了慈善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为一个慈善品牌,我们将长期坚持下去,用我们的行动和爱,‘托起明天的太阳’。”黄安会承诺。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