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5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做患者的“贴心人”

——记九龙坡区政协委员田福华

□ 作者 何 静

“从医二十载,胸怀万千家。艺高德亦广,美名传四方”,这是九龙坡区政协委员、区一院肿瘤科主任田福华从医二十余年来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牢记患者的生命重托,对技术精益求精,把无限的爱倾注在医学事业中,二十年如一日,践行仁心仁术,做患者的贴心人。

一身正气显本色

田福华无论是最初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担任肾内科主任,还是如今主导肿瘤科工作,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多小时上岗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到病房关心病人的病情、护送病人检查……忙碌而温暖的身影早已成为全院上下的一道风景线。

结束一天工作的他,回到家后仍放心不下,经常电话回访病人情况。深夜亦会接听患者电话求助,一唠就是半个多小时,或解释病情,或指导用药就医,甚至前往医院探望。2年前的一天深夜,在接到一位家住科技学院的老年病人家属电话后,他还亲自开车将老人送到科室,待老人病情稳定后方才离开。

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老年患者入院,田福华耐心的解释和周到的服务使患者和家属十分感动,患者家属坚持要将1000元红包塞给他。在万般推脱无果的情况下,为了安抚患者家属,田福华只好暂时收下红包。第二天一大早,田福华就将那1000元红包送到医院收费处,代交了患者的住院费。“患者送红包是想表达对医生的感谢和尊重,这份心情能够理解。”他表示,“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本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天职,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就在前不久,一位腰痛的肿瘤病人入院。患者从渠县来重庆打工多年,没有妻儿,也未办理医保,经济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田福华随即塞给病人200元钱,并把自己的饭卡也交到他手中。“住院期间就用这张饭卡吃饭吧。”这一用就是一个多月。为缓解病人的腰部疼痛,田福华还自掏腰包亲自给病人买了一个护腰。出院时,面对紧握双手、潸然泪下的病人,田福华淡然回应道,“不用谢,只要你康复就好。”

“粉丝”为他舍近求远

“高度负责、耐心贴心”是众多病人对田福华的好评。田福华作为人才引进,从綦江区人民医院调到九龙坡区一院已有11个年头,但至今綦江仍有10余个慢性病病人是他的忠实“粉丝”,坚持舍近求远来九龙坡就医。79岁的张婆婆就是其中之一。老人身患多种慢性病,老伴去世两年多而子女又不常在身边。这两年来,她差不多每天会给田福华打来2-3次电话,每天还会发来1-2则短信。尽管有不少错别字和无法识别的字符,但田福华都会细细琢磨,认真回复每一条信息。“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说的不是病情而是唠家常。”田福华感叹道,“病人对你有着亲人般的信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份幸福感是难以言喻的。”

还有一位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每月都要到医院找田福华看病开药。老人每年冬春都要到深圳的孩子家呆半年,于是连续三年,田福华养成了按时亲自去挂号取药并把药给老人快递到深圳的习惯。

不忘职责砥砺前行

田福华一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9年前在区一院创建了肾内科,并率领团队先后开展了肾穿刺活检、深静脉长期管植入等新技术,实现了肾内科跨越式发展。为了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他又毅然放下自己亲手创建的肾内科,重新创建肿瘤科,短短2年,成绩斐然,科室影响力在市内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为医院的学科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尽管临床工作紧张而繁忙,田福华始终不忘一名农工党员和区政协委员肩负的职责,积极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今年6月,在农工党九龙坡区委和区政协文教卫体委联合开展的《推进九龙坡区基层医疗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界别协商会上,他提出了应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设立基层卫生人才专项补助基金等建议,受到了区政府高度关注和采纳落实。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医20多年的田福华坚守着这一铭言,先后获得九龙坡区“天使杯”人民群众满意的白衣天使、九龙坡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这些荣誉激励着他,在医疗卫生事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