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外兼修的城市家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居民的生活空间、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以“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科学发展,重庆加速对接“城市时代”。然而,城市的发展却带来一些新的困扰和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家园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记忆消失、面貌趋同、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垃圾围城、人情冷漠等诸多“城市病”。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当人们试图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扑朔迷离的城市形态时,市政协坚持问题导向,理性选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常委专题视察,集中“把脉”“会诊”,提出精细化“治疗方案”,令人眼前一亮。
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创造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空间,提升“内外兼修”的城市品质。常委们为此倾注了智慧,奉献了真言。
打造我们心中的城市家园,既要尊重城市内在的遗传基因,维系历史文脉,又要适应时代需要,进行文化创新,统筹布局,有机更新,有序发展,使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备、文化韵味更加浓郁。一个城市只有形神兼备,浑然一体,才能保持永不衰竭的魅力。无论是有形的城市风貌与气度,还是无形的城市品格与气质,都应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特色的城市文化。发现、界定、保护、传承和拓展城市的文化个性与特色,方可构建起轮廓清晰、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神采独具的城市形象。
当然,这需要落实到城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规划,就要以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为先导,将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资源利用与民生改善等统筹考虑,城乡同步、“多规合一”,延续“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的格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抓建设,就要以重质量、上水平为目标,从完善路网布局到解决拥堵顽疾,从推广节能技术到发展绿色建筑,从建设海绵城市到打造生态廊道,营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用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的提升,聚产业、拢人气、促发展。抓管理,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建管并重,从立规矩、定标准、抓执行上入手,在解决管理粗放问题上走新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精细化、精致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