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6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三兴三衰”的古重庆 最高楼

□ 作者 蒋 艳

五福宫(资料图片)

五福宫是古代巴渝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它的几度兴衰也记载了重庆的历史。

五福宫曾是重庆老城的最高点,城内景色尽收眼底。历史上,五福宫曾经历三兴三衰,是重庆老城最传奇建筑之一。如今它已经消失,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它又是何时消失的呢?

五福宫在哪?

重庆著名文史学者文世昌长期研究重庆古建筑,多年寻找五福宫的踪迹、发掘它背后的故事。

五福宫已经消失,具体位置在哪里?跟着文世昌的指引,我们来到渝中区金汤街,顺着通远门城墙公园,在市妇幼保健院拐弯往上,就到了现在的渝中区党校的所在地,消失的五福宫就位于这里。

“现在高楼林立挡住了视线,看不到多少风景。但在古代的重庆城,依山而建的五福宫,对城里却是一览无余。”文世昌说,五福宫有几处建筑,最高点的楼宇叫做“桂香阁”。在《增广重庆地舆全图》、《重庆府治全图》老地图中,都能看到标注有五福宫、桂香阁的字样,楼宇重门翘檐,是几进的四合院形式。

兴建于何时?

当年,五福宫是非常有影响力的道宫,规模宏大,造型雅致。通远门城墙公园的下方有一幅石刻的《清代重庆城图》,上面就有巍峨山头之上的五福宫。

文世昌介绍,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处所,用宫来命名,说明当时五福宫的地位之高、规模之大。“而且,这里地势高、好览胜、放眼宽,正与道家清静无为相合。”

五福宫兴建于什么年代,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可考。为了考证五福宫的建造年代,文世昌查阅了不少资料。在曹学佺写成的《蜀中名胜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五福宫乃城中最高处,俯窥阛阓,坐带两江。”曹学佺是著名的藏书家、万历进士,曾出任四川按察史。

文世昌说:“按照曹学佺在书中的描述,应该最迟在明代就有了五福宫。”

为何游客多?

明朝时的重庆城,门筑有十七座,九开八闭,而市井街道大多是依山而建,傍水而设,紧邻两江。城中没有高楼,站在最高山上的五福宫俯瞰山城,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去五福宫烧香的、还愿的、登高看风景的,让五福宫很是热闹。当时,这里也成了市民郊游的好去处。登上五福宫山顶,不仅能看城里街景,还能看到两江汇流的朝天门。每到重阳,古人出游赏秋、登高远眺、遍插茱萸,五福宫的游人更是往来不绝。

文人墨客也喜欢来这里,在山上看远处的江水,顿生诗情画意。

明朝巴县乡贤刘道开的诗是这样写的:“山从城内起,殿倚堞边开。万井须眉列,双流衣带回。红云擎北帝,紫气郁东台,不有题诗客,谁当载酒来。”到了清朝,诗人看到的又不同,清巴县知县王尔鉴写到:“清都高耸古渝巅,袖拂渝州万户烟。两派虹盘一字水,千帆蚁聚九门船。几回城破江山在,无数云擎日月悬。我倚危栏频眺处,霏霏花雨落遥天。”

为何三兴三衰?

“五福宫,名儿动听,劫难却不少。”文世昌说,五福宫曾有“三兴三衰”,从这座建筑的历史也能看出重庆城的历史。

明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背叛朝廷,率部攻入重庆。战乱中,紧邻通远门城楼边的五福宫毁于一旦。明崇祯二年(1629年),五福宫方才在旧址上得以重建,第二次兴起。

清朝初年,战火烧至通远门,五福宫再次坍塌。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庆镇总兵韩成调动军民,重塑金身,五福宫复现昔日之风采,这是第三次兴起。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道员黎庶昌在五福宫侧改建北楼,北楼竣工落成之际,他亲撰《改建五福宫北楼记》云:“城中五福宫为形势最高处,道士旧观也,宜可以览巴渝全胜。”

五福宫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资料考证,最后一次消失的时间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在民国元年出版的《新测重庆城全图》中,还能看到地图上标有“五福宫”;而在上世纪40年代的老地图中,就没有发现五福宫的踪迹了,原址只标注了“五福宫街”。

文世昌说,明清时期,五福宫所处的地势险要,后面设有炮台。古时重庆城内有两处炮台,一处在沧白路,原来也叫炮台街,是水路的防御之地;还有一处在五福宫后面,是陆路的防御之地。

五福宫消失后,仅存“五福宫街”、“五福街”地名,后来改名金汤街南段、和平路西段。

此外,古时重庆城两个鼓楼,一个在太平门,一个在五福宫,现在也仅留下鼓楼巷的名字。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