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蒙遗址:涪陵三台寨
位于今重庆市涪陵城西长江北岸的三台寨,是今重庆境内现存的十大主要抗蒙遗址之一,也是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据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镌刻建成年份的宋寨
三台寨,本名三台砦,又名三台城、东堡寨。先民修筑寨子时,就地取材用砂岩条石依山而建。寨子周长1公里多,圈地近150亩。寨东、西、北三面依山势建筑起厚4米、高4至6米的寨墙,也有一部分依托断崖峭壁为墙;寨东南无墙,悬崖百余米下为波涛汹涌的长江。
至今,人们也只能通过保存较为完好的东西寨两座拱形石门进出山寨。每座寨门宽1.9米、高2.5米、外壁2.5米。其中,西寨门为主出入口,沿夹沟而建。在寨门两边的竹林里,还可以找到当年留下的用于防御的石弹。
面朝长江而开的东寨门外10米左右的寨墙根处,除立有文物保护碑外,崖石上还刻有三台寨创筑年代的题刻。由创筑碑上“宋咸淳丙寅春记”的记载可知,三台寨创筑于宋咸淳二年(1266年)春。该寨因此成为现涪陵区内发现的唯一一处留有建成年份的宋寨。
抗击元军进犯的治所
在三台寨创筑后,南宋涪州州县将州县治所由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州城(今涪陵城区)迁到三台寨,以抗击元蒙的进犯。现王子顶西坡下,占地数亩的三重平台便是当年涪州衙门的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咸淳三年(1267年)7月,涪州守臣阳立率舟师护送粮草胜利到达渠城(今四川渠县);景炎元年(1276年),阳立率兵增援重庆等地。但在宋景炎二年(1277年)上半年,阳立及其子嗣荣投降元军。其后,宋将张钰派遣将领张万攻走阳立,以程聪为安抚使守涪州;7月,元军东川副都元帅张德润率军进攻涪州,程聪被擒后遇害。同年,张万曾联合忠、涪两州宋兵解大宁之围,收复十八寨……这些事件,都与三台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涪陵军民依托三台寨的有利地形,坚持开展了一次次悲壮的抗蒙之战。三台寨直到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沦陷后的第二年才被元蒙古军攻占。
经历近750年风雨洗礼的三台古寨,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寨内人行道路纵横、土地肥沃。随着涪陵新城区建设的推进,有消息说,昔日的三台古寨将被打造成一个古寨遗址公园,其周边也将被开发成生态优美的社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