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民议”平台 让群众说事
—— 璧山区政协探索基层协商民主试点纪实
“从以往大小纠纷不断,吵闹不休到如今和气协商,矛盾化解归零。这是璧山区基层职能部门过去协调群众矛盾时所不敢想像的。”5月初,璧山区政协主席向邦俊接受采访时介绍,针对基层所需、政府难做、政协能为的热点难点问题,璧山区政协按照中共十八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精神,积极开展基层协商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协商民主服务基层群众、破解基层难题的新路子。
搭建“民议”平台 激发履职热情
如何在璧山区各领域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实践?2014年8月,璧山区政协创新提出搭建基层“民议”平台,首先挑选了民意诉求较多的学校、医院、社区进行一年期试点。
参与本次试点的城北小学,在政协的指导下,探索施行民主管理模式,率先建立起学校协商民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民情问事、群众说事、成员提事等多渠道收集大家关注的议题,拟定协商方案,组织召开协商民主议事会。“以往校服的款式、定价一直饱受家长质疑。”校长吴东介绍,2014年新学期,正值校服更替期,学校领导邀请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以及供货方代表等多方共同协商购置新校服事宜。会上,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挑选服装款式,家长代表与供货商代表面对面商讨定价,达成一致意见后由学校党政班子负责督促落实,并及时反馈公示结果,获得了全校师生家长一致好评。
“人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的看法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意见,要理解别人的意见就要靠沟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沟通增进理解,形成共识,有了共识就会形成动力。”同样参与此次试点的璧泉街道南关社区在发挥委员联系部门与群众作用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社区主任邬明强谈起以前与群众的沟通,不住地摇头说:“比如拆除违章建筑,居民们意见不统一,常发生激烈的口角甚至肢体冲突。”他说,这次拆除违章建筑,我们邀请了区政协委员朱静,她首先自做表率带头拆除自家违章搭建,并召集街道、社区、拆违代表面对面协商,目前已有340余户达成了拆违承诺,大大减轻了社区调解矛盾的压力,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稳步推广有益经验 基层协商生根开花
2015年9月,璧山区政协召开基层协商试点经验总结会,委员们拿着令人自豪的“成绩单”,感受更多的却是责任。针对如何将基层协商有益经验加以推广,委员们指出,基层协商作为一种以公共参与、理性协商、凝聚共识为核心要素的实质性微观民主形式,其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可操作性。
委员们纷纷建议,希望吸纳此次试点工作有益做法,制定出指导基层开展协商活动的意见,规范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形式等,让更多政协委员参与进来,助力基层工作,提高委员履职能力,服务广大群众。
区政协及相关部门采纳了委员们的建议,2016年,璧山区部分有意向开展基层协商的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推进了基层协商常态化。学校进行全面改革,施行重大决策先协商,未达共识进行二次协商的民主管理模式;医院领导与医生、患者开展面对面协商议事;委员定期进社区进行专题调研、走访搜集问题,协调群众与部门开展协商;……多种协商形式在这片土地上正不断地实践再完善。
(黄典 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