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6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专题
版面翻页
专题
04

实施污染治理 优化生态格局 深化环保改革 办好民生实事

重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蓝天白云下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是近年来重庆人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环境变化。

在6月2日召开的“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市环保局向媒体通报:2015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全面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要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全市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峡库区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近年来,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努力把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始终把绿色作为重庆发展的本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愈发成为根植在重庆人内心的坚定信念。

航拍镜头下的彩云湖湿地公园

2015年 三大举措促进绿色发展

环保执法人员正在某汽车生产企业污水排放口进行现场检查

环境监测人员对采样水质进行科学分析,服务环境管理决策。

位于三峡库区腹地万州的申明坝污水处理厂,是三峡库区综合处理体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目前申明坝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5.5万m3,污水收集率86%。

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怎样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15年,我们重点实施了污染治理、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环境保护政策和创新环保工作方式方法等三大举措。”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有了清晰的目标,全市行动有力,一系列促进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有序展开。

“治理污染还老账。”2015年,我市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和保障环境民生这一要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2天,自2013年执行新标准以来增加86天,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8.6%;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保护涵养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区空气质量均达标。

——全市地表水水质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持稳定,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

——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和99%,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全市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我市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环境保护政策,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将渝东北、渝东南这两个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划分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全面禁止布局有生态隐患和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

——针对五大功能区域内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禁投清单,促进各功能区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关闭搬迁256家重污染企业,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基本实现了“四个没有”(没有钢铁厂、燃煤电厂、化工厂、燃煤锅炉),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并为城区发展腾出空间。

——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予以重点培育,万州、大渡口、大足、荣昌、垫江等特色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环保产业产值近1200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把生态建设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首要任务,大幅降低经济发展类考核指标,实行生态环保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

“夯实基层环境监管基础,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环保考核办法,提高生态环保法治水平。”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5年我市不断创新环保工作方式方法。

——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环境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1020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环保机构,有专兼职环保员3267人。

——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建立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PPP等市场化模式统一建设、运营全市1584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到2017年将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开展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市场调节环境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的有效机制,促进环境资源有序流动:成立全国第一支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完善环保考核办法。提高生态环保考核在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综合考核权重,推动区县党委政府依法对地方环境质量负总责,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制定填补管理空白的VOCs排放标准、场地污染风险评估等13个环保地方标准,地方环保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环境违法行为长期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2474件,处罚金额达1.13亿元。公、检、法均设立专门的环保侦查、起诉、审判机构,初步构建“刑责治污”工作格局。

重庆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16年 七大目标引领环保工作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市环保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市委、市政府和环保部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好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使绿色成为重庆的本底。

为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市环保局提出了2016年七大工作目标:

一是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00天以上;二是坚守市域内长江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三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不低于上游来水水质,且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三是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削减目标;四是加强环境监管,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五是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六是完成56个湖库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3件环保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七是严防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事件发生。

如今,围绕上述目标,一系列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我市坚持突出“车油路”控制交通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控制工业污染,突出土石方外运控制扬尘污染,突出高污染燃料禁燃控制生活污染,突出人工增雨增强监管能力。截至5月31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8天,同比增加19天。

——水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重庆市贯彻落实“水十条”实施方案已印发实施,2016年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已分解落实,共下达3000余项任务。全年计划完成20个湖库的水质提升,目前已有华岩水库等4个湖库已完成水质提升工程,彩云湖等4个湖库的正在实施,翠湖等12个湖库的工程招标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重庆环投公司已与36个区县签订《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合同》,获得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权。同时,获得银行授信150亿元,有效保障了建设资金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计划新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26座。截至5月底,已新建成64座(累计建成873座),新开工建设54座,其他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惠及更多群众。我市已落实2016年中央专项资金3.8亿元,全面启动500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目前,25个区县的项目实施计划全部审查完成,各区县正组织开展勘查设计等前期工作。到今年底,将提前一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000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围绕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总目标,2016年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7项改革试点新任务和9项结转任务稳步推进。

——群众环境权益获得较好保障。今年前4个月,共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423件,罚款金额达4500余万元;通过电话、网络、微信、信访等渠道受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1.2万余件,全部予以办结;共处置12起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成功遏制8起,发生4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重庆市在江津区举行储油罐区火灾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综合演练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