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6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慈善
版面翻页
慈善
04

巫山慈善会:探寻“造血”之路

巫山慈善会工作人员慰问贫困人群(市慈善总会供图)

特约记者 张长荣

2月29日早上8时许,春寒料峭。刚一上班,龚元康便驾车奔波在狭窄陡峭的环山公路上。刚刚当选巫山慈善会常务副会长的他,要去当阳乡看望结对共建的3个贫困户。

在龚元康赶路的同时,当阳乡的许道明、刘绍东、吴文俭等贫困户正在村头翘首等待他的到来,希望他指导大伙通过产业发展的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

“当阳乡很偏僻,很多走出大山去外地打工的村民,文化不高,收入很低。”“多数村民农业种植不科学以致产品质量不高,卖不上好价钱,年收入低。”“一些人打工时患上肺病、肝病等大病,不得不返乡,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养殖业发展落后,形不成规模”……

在基层担任领导多年的龚元康,对高山村民因何致贫、贫困到何种境地的情况了解颇深。为帮助那些贫困人群,他主动申请加入县慈善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这一次进山,龚元康为每户家庭带去的慰问金并不多。“救助金只能解决暂时困难,只有帮助村民树立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观念,从伸手接转变为挽起袖子干,才能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龚元康认为,“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引导村民树立智力脱贫、产业脱贫的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奔小康。

龚元康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县慈善会全体工作人员的赞同。如今,“造血”式扶贫已成为巫山慈善会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当阳乡有2个村成为慈善会推进精准扶贫的重点帮扶村,慈善会每一个员工都分配了扶贫帮扶计划。

在慈善会的帮助和当地村干部的支持下,许道明、罗元华、刘晓红等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

“我家今年将大部分土地用来种烤烟”“我家准备养50头猪,全部用来做腊肉后上市销售”“我准备养鸡、养鸭”“我家准备种植中药”……

如今,县慈善会的努力开始显现效果,脱贫致富的种子在高山萌芽、生长。

当阳乡2个帮扶村制定了整体产业规划,家家都有发展计划。连片烤烟种植已成当地一大景观,一个个养殖基地正逐渐成形,村民们的笑容越来越甜。

从“我是主力军”向“我是引导者”转变

2014年9月11日,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给巫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帮助更多受灾家庭尽快走出困境,巫山慈善会向社会募捐上千万元救济物资,其中现金高达860余万元。

那次长达半个多月、艰辛的募捐和救助工作,让巫山慈善会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要想做更多的慈善工作,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光靠县慈善会的几个人,太难了。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大家意识到,慈善事业只有从“我是主力军”向“我是引导者”转变,才能募集更多的物资,惠及更多的人群,才能更好地推进高山精准扶贫工作。

“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变,县慈善会才能凝聚更多的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今年初,新当选的巫山慈善会会长秦清山与龚元康商定:他主外,龚主内。

出身农家、多年在商界奔波的秦清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多年来,抱着致富思源、回报乡亲的想法,秦清山每年都会以企业的名义捐款30万至50万元修建学校、乡村道路、村社水利设施等,或者帮扶贫困人群。

“我主外,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影响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商界朋友关心和支持巫山慈善事业。”秦清山的想法得到了县里领导的支持和慈善会工作人员的拥护。

在他的努力下,一些从巫山走出去的企业家跟县慈善会接上了头,北京、福建等地的巫山籍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一笔笔善款从各地转向巫山。

与此同时,巫山慈善会完成了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的指导、组织、督导体系建设,让县慈善会真正从“我是主力军”向“我是引导者”转变,慈善活动的主力军由社会各界人士担纲,慈善活动的效率大幅提升。

在创新工作模式的同时,巫山慈善会还将组织一些街镇(乡)、村社干部奔赴开县考察,学习其三级网络运行模式;走进黔江等区县,学习“人民通惠”等慈善超市的运行模式……

“慈善花开十二峰,精准脱贫占鳌头。”这是巫山慈善人最朴实、最迫切的梦想。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