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九龙”治水,建立监测中心,首开“破坏饮用水源罚单”……
忠县:书记“问”出来的自来水
通讯员 朱正伟
这是一份多处圈点了的提案,红笔在“饮水”“集中”等字眼上划了横线,又在页面右上角写下“民生”“安全”等字样并加了一道圈,还不时在“统筹兼顾”“源头管理”等下面划了一个又一个的“?”。最后,在“督办方式”后面标明“情况通报+现场调研+双方会商”。作出圈注的正是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
在今年2月举行的县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民革、医卫等界别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解决全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供给的建议》,建议各级政府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加快集中供水设施建设步伐、加强供水运行管理和统筹协调。提案被政协作为重点提案,交给了县委主要领导督促办理。
5月31日下午3:00,刘贵忠带着与提案相关的委员、承办单位负责人一行来到离县城36公里一个名叫“花院子”的地方,走进了农民孙支明家里。
看到“哗哗哗”流到水盆里的自来水,刘贵忠高兴地问个不停:“原来喝的什么水”“现在用水有何感受”“水价多少”?老孙一一回答道:“过去喝的是红层找水,水烧开后锅里起黄锅巴;如今用的自来水,方便、卫生、安全。每吨水2.7元,我们满意。”刘贵忠心里有了底。接着,他又来到了三里开外的万胜供水厂。那里,花园式的厂房、现代化的供水设备、先进的净水处理工艺、精细化的规范管理,让一行人啧啧称赞。
刘贵忠问道:“这水厂能供给多少人?”“能保障供给周边三个乡镇1.5万人口。”水务局的同志回答。
“这样的水厂是目前全县最好的吗?”“不!全县这样的供水厂有27座,日供水1.5万吨的黄钦水厂比这个更漂亮,建设标准更高、制水工艺更先进。”
刘贵忠是一个追根溯源的人。他随即来到水厂的后备水源——五公里外的马耳坝水库。阳光下的马耳坝水库,四周山青水秀,水面波光鳞鳞。宽敞的堤坝上,刘贵忠用他的“三问”完成了他的提案督办——
“请问提案人,你们提出提案的初衷是什么?”
刘淑委员直言相告:提案是针对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合理、集中供水规模小、管理体制未理顺、洁水工艺不达标等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想促成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程并解决好农村集中供水问题,保障农民用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
“请问提案办理单位,你们是如何办理的?”水务局开门见山:我们立足于提案提出的集中供水,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六条措施:一是在27个乡镇规划建设了日供水500吨水厂35处;二是组建泽润水务有限公司接管乡镇分散的供水厂,实行公司一体化管理,解决‘九龙治水’问题;三是通过新建、扩建、配套等方式,加快后期规模化水厂建设,促进农村饮水项目的均衡实施;四是成立县水质监测中心,培训和配备水质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监测供水全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五是切实加强供水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确保供水稳定安全;六是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强引用水源的保护,从源头保障饮水安全。
协办部门也及时回应:环保部门建立了61座水源监测点,乡镇监测覆盖率达85%;提出整治方案17个,淘汰不合格水源3座;严格执法保护水源,在全国首开第一例“破坏饮用水源罚单”;实施了整治农村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的“绿水净水工程”。卫计委主要是结合精准扶贫,立足于健康教育,启动了“农村人饮安全宣传月”活动;责成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乡村人畜饮用水质的监测监督。
“请问双方还有什么意见?”“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任重道远。当前,我们也面临着集中与分散供水矛盾与困难、供水收费和调价机制不健全、供水设施设备维护维修难,请委员们进一步关注。”部门的同志真诚地说。
“我们完全理解”,委员对提案办理表示满意后说,“集中供水基本解决。建议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质监测,目前对农村饮用水的监测仅有9项指标,县城才达到46项,离国家监测的106项指标要求,差距大。”
现场互动的气氛感染了刘贵忠,他兴奋地说:“今天的活动好!提案提得好,提案办得好,这种现场交流的方式好!今天的活动,与其叫现场督办提案,不如叫提案办理协商。这种协商方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多方商量,形成共识,富有成效。这样的活动,要多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