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书法家
—— 记市政协委员曹建
初春的阳光透过茂密的香樟树叶照在人头攒动的华光社区文化中心,会场座无虚席。
名宿百姓,相邀来此;黄发垂髫,兴趣盎然。大家都争先恐后,要一睹书法大家的风采,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听说曹教授是两次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能够来为我们无偿上课,真是难得。”一位学生模样的青年兴奋地说。
这是西南大学书法博导曹建先生为北碚区华光社区居民讲授中国书法赏析的现场。
类似的讲座曹建不知讲了多少场,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为平民百姓讲、为中小学生讲、为政协委员讲,虽然很忙,但他乐此不疲。“让更多的人关注书法、了解书法、喜欢书法是我最大的愿望,能成为普通百姓书法兴趣的引路人是我最大的幸事,所以再忙再累我也愿意。”曹建高兴地对我们说。
曹建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两次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其书法作品运笔流畅,挥洒自然,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寓方正于圆转之中。其治学著书严谨深入、精益求精,练就了不急不躁的内在涵养和难能可贵的学术品格。当其他所谓的大家都忙于应酬,游走于老板与官宦之间,曹教授却有着不一样的理想和行动。
“名声再大,到头来都如过眼云烟。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就是一个老师,一个力争把书法艺术在当代发扬光大的教书先生,将书法艺术与本职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出更多、更好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快乐。”为了实现普及书法教育的理想,他将中国的书法发展与国家的文化战略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加强基础书法教育,改革高等书法教育。他在《美术观察》发文说:“如何在其他学科教学都已蓬勃发展的前提下,研究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国学传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推进的工作。”他在《书法研究与文化担当》中说:“要让书法传承下去,仅靠少数人的学术研究是不行的,还需要一批了解书法、热爱书法的人一代代延续下去。作为一名书法教育者,必须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都说艺人很“异”,但曹建平易近人、热情大气,一点没有“异”的气息。作为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两重身份,他活跃在全市的文化艺术领域,为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呕心沥血,履职尽责。
百人齐书、气势恢宏,在北碚区“九三学社专家进校园,促静观特色教育发展”的活动中,曹建与王朴中学、集真小学师生100余人现场挥毫书写,并进行了互动交流,掀起了当地学生学书法、爱书法的高潮。为了让书法艺术飞入平常百姓家,他不留余力地身体力行。在他的众多著作中,都锲而不舍地阐释着普及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在他参加的履职活动中,他充分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大声疾呼,要把传统的书法艺术普及于中小学,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此同时,各类公益展出、捐赠助学、文化下乡,他都是最活跃的音符。
中小学老师和学生能够在教室聆听他的教诲;热爱书法的老百姓可以在社区听到他的讲座;普通老百姓能够在新春佳节拿到他亲笔的春联……
多年来,曹建一直坚持着,在全市的文化艺术大舞台上忘我地耕耘付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一位书法教育者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