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洪 浴水重生
—— 巴南区政协抗洪救灾小记
通讯员 郑于蓝
汪启平怎么也没有想到,再次与父亲见面,竟是天人永隔。
6月18日-19日,巴南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鱼洞街道最大降雨量达228.4mm,刷新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汪启平63岁的父亲汪忠明,在接到仙池村三社社长高厚伦前往支援的通知后,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而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灾情就是命令!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我们政协人的责任!”话言刚落,巴南区政协主席胡能兵第一时间赶赴受灾较重的界石镇等地,检查指导防汛、救灾等工作。
受强降雨影响,巴南区14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全区受灾人数2155人,紧急转移安置374人,直接经济损失1467.6万元。其中,14户村民的31间房屋因灾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77.6公顷,绝收面积68.6公顷;公路塌方22处……
20日下午,胡能兵一行来到界石镇钟湾村,关切地询问其受灾情况和灾后救助情况。由于连日暴雨,钟湾村连接道公路桥桥台被冲垮,人行道路面下陷,周边山体滑坡,附近两根天然气主管道因洪水冲涮而暴露出来。
“特别是出现滑坡的路段,要严防死守,沿线安排监控人员。此外,对洪水浸泡后的房屋要注意观察,防止墙面倒塌、人员被困等事故发生。卫生防疫部门在暴雨警报解除后,要对洪水浸泡过的房屋、路面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发生。”胡能兵一边巡查指导,一边再三叮嘱。
胡能兵说,政协上下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解除暴雨警报,在此期间不可掉以轻心,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受灾点继续观察,加强巡逻和值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指令发出,全区各专委会、地区小组、界别、委员们早已纷纷战斗在抗洪救灾一线——
李家沱小组对辖区内每处房屋进行24小时安全监控,每隔一小时巡查并做好照片记录和检查记录,其中合建社区六栋危房9名值守人员均配有电筒、喊话器(或铜锣),以便险情发生能及时预警并疏散;
农社委为接龙镇地质滑坡开展救灾指导,并组织委员参与清淤固坡,动员村民进行避险搬迁,在各路口及重点区域悬挂警示、禁行标志,提醒过往居民注意避让;
鱼洞小组立即排查险情,组织社区应急分队成员和志愿者做好房屋周边隐患排查解危的工作,疏通危房前后排水沟,以保证雨水畅通;
……
洪水过后,巴南全城出动,打响了清淤防疫攻坚战。
巴南区政协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以及群众们赤脚踩在淤泥里,不停挥舞着手里的扫帚和铁铲,将淤泥和垃圾集中清理。铲车一次又一次地将堆积的淤泥装入运渣车,洒水车开始冲洗路面,随后进行消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短短几日,我市受灾最重的巴南已在洪水中“浴水重生”。在近万名干部群众全城总动员、通宵奋战下,数十万吨淤泥被清理,几百处滑坡被加固,倒塌的房屋得到了监控和处理,受灾的群众得到了安置和转移,道路陆续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