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依托母城打造“陪都长街”

渝中政协集聚智慧建言文化产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唐茜 通讯员 成晋蜀) 近日,渝中区政协召开第十三届三十二次常委会,就“加快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协商。13名政协委员各抒己见,围绕建立渝中核心文化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扶持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建立多层次艺术品交易平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近年来,渝中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5.7亿元,占GDP的5.8%,位列全市第一,已建成国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38家,年营业收入278亿元……

“虽然渝中区在全市具有比较优势,然而与东西部城市核心区相比,无论是总量还是占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在听取了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通报后,熊雄委员首先发言,“渝中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找准核心理念和主题。”他建议,以抗战文化为底蕴,以母城文化为依托,以商业文化为契机,创立渝中文化的核心理念。注重文化产业链的设计,打破企业各管各,行业各管各的现状,融入传统文化、互联网+、跨界发展等链条,引导文化企业融合发展。他提出,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走市场化之路,政府应尽快出台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服务政策。尽快成立渝中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渝中文化产权交易中心。

说到“走市场化之路”,陈直委员感触很深,“我过去一味在文化产业的领域中强调情怀,而忽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规律,文化产业只有在吃饱饭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情怀。”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陈直了解到,现在一些文创产业园,如N81、领空间、501等都举步维艰,仅靠小众粉丝在维系,自身造血机能几乎入不敷出。他建议,通过打造文化产业的综合业态,打破这一尴尬局面。据介绍,综合业态包括独立书店、非遗展厅、大师工坊、开放式摄影棚等有文化特性、彰显人文特色、体现人文关怀的产业。而综合业态中真正实现盈利的是餐饮业、健康产业,用其盈利来反哺书吧、非遗展厅等,实现良性循环。

陈以中委员建议,利用渝中区下半城曾是重庆陪都时期的商贸、金融中心这一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现存的历史文物建筑,打造“陪都长街”,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名片。

受“互联网+农业”的启发,陈尧委员提出了打造“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初一公里”的建议。在他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形态相对小众,无论是传统艺人还是文化产业创业者都显得十分孤独,想尝试创新,但力量单薄,缺少专业机构、专业平台的协作。他建议,政府主导,整合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资源信息,搭建平台,推动从0到1的起步。促进传统艺人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让传统艺人将精力专注于做好“产品”之上。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说,从发展现状来看,渝中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集思广益、集中力量、集聚智慧来谋划和发展。委员们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区文化委要充分吸纳,形成具体的落实方案,分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区委副书记、区长扈万泰,区政协主席陈大奎出席会议。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