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标配”点亮乡村图景
—— 长寿区政协持续助推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纪实
通讯员 孔庆春
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是很多地方的环保工作现状,老百姓戏称乡镇生态环保为“被遗忘的角落”。但笔者在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看到: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公路行道树郁郁葱葱,农民新居错落有致,可卸式密闭垃圾箱排列有序,村文化广场上的老人和孩子悠闲自在……据了解,像保合村这样的乡村图景,如今已成为长寿区很多农村“标配”,而这与该区政协几年的持续建言密不可分。
近年来,长寿区政协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生态发展优势,补齐农村环保短板,政协的脚印坚实而富有成效。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说明:2012年至今,长寿区政协围绕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1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2次主席会议每月协商、1次专项民主评议、4次专题委员视察,形成协商报告3篇、民主评议报告1篇、专题视察报告4篇,提交提案20多件,反映社情民意30余条,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批示达15人次,推动了一批影响较大、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是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2012年,十四届区政协履职的第一年,“视察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情况”赫然在目。截至去年底,在区政协的有力推动下,该区已投入3.5亿元,建成1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主干管110公里,配套完善二三级管网40公里,场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0%以上;投入300万元,建成片区垃圾压缩站7个,农村垃圾收运处置率达99%。由于体系的建立和设施的完善,乡村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已有市内外32个区县前来考察学习。
桃花河是流经该区7个街镇的一条次级河流,流域面积361.8平方公里,流域内户籍总人口约41万人。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桃花河污染日益严重。长寿区政协抓住问题关键,高频度助推,多次将目光聚焦桃花河污染整治。2013年,区政协专题协商的开篇之作,就是围绕“桃花河保护与利用”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并向区委、区政府报送《桃花河保护与利用的专题协商报告》,区政协的协商建议大部分被吸纳进区政府编制的《桃花河保护与利用规划》和《桃花河及其支流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之中。2014年、2015年,区政协分别就桃花河污染整治推进情况、桃花河流域景观打造情况开展跟进视察,推动区委、区政府决策落地。今年,区政协还将开展桃花河攻坚整治目标完成情况视察。目前,桃花河流域场镇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彻底整治到位;水域清漂长效机制全面建立;水体修复、景观打造正在全面落实,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态发展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区政协将“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实施情况”纳入每月协商会议议题,并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关于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协商情况的报告》,提出增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统筹涉农环保资金使用、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建议,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目前,该区已投入1.08亿元,对环境问题突出的112个行政村实施环境连片整治;在257个行政村全面建立“户集、村收、镇归、区运输、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一次性投入1888万元,购置清运车50辆、垃圾箱体600个,建设集中垃圾点600个,落实责任人员,制定管理办法,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今年3月,市政府在长寿召开现场观摩会,向全市区县推广长寿经验。
该区政协助推农村环保工作的步伐还在继续进行中。今年6月2日,重庆市东部片区政协会议在长寿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和委员围绕“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主题开展热烈讨论,为农村“蓝天碧水”倾情献计献策。“我们将认真归纳梳理会议成果,及时上报市政协,助力全市农村生态环保建设。”区政协主席张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