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一根藤藤菜富了一个村

——巴南区政协帮扶界石镇记略

通讯员 郑于蓝

藤藤菜,是家家户户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可千万别小看这几根“叶叶菜”,靠着它,巴南区界石镇海棠村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藤藤菜的价格依旧“飘红”,面对“抱”着钱来收菜的老板和大棚里正在“疯长”却来不及去掐的藤藤菜,村民们又喜又急。

“全区市场里的藤菜,大部分都产自我们这里。”海棠村党支部书记卢勇说,不仅如此,重庆主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藤菜也多出自这里。

藤藤菜到底有多“红”?

6月27日清晨,天下着蒙蒙细雨,走进海棠村,笔者在这里看到,到处是白晃晃的蔬菜大棚,里面全是长得郁郁葱葱的藤藤菜。55岁的钟奇兵和妻子蹲在闷热的大棚里掐藤藤菜:“早上已经收了两百多斤了,马上就有人来收。”

另一边,其他村民们也正忙着采摘、捆扎、搬运。每块菜地旁边的院坝上,都停着两三辆货车,菜贩们正忙着装车,再销往巴南、江北、九龙坡等地。

“以前可没有这样热闹的好光景。”见到笔者到来,正蹲在湿热的地里掐藤菜的老钟,卷着裤管从菜地里走出来,与笔者攀谈起来。老钟告诉记者,以前,海棠村地处偏僻,与外界相连的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村里人种菜卖不出去,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如今,我和妻子两个从早掐到晚,只能掐300多斤,一亩地要掐四五天。加上藤菜生长周期短,一般七八天就可采摘一次。你看,那边大棚里的,几天前就该掐了,搞不赢!”钟奇兵边说边指了指旁边几个大棚。

每年4—6月份,是种藤藤菜的村民们最繁忙的季节,每天要掐两三百斤藤菜,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个商贩开车前来收购。虽然辛苦忙碌,但村民们今年已觉得很满足了。“两个多月挣了往年半年的钱,好几万了。”钟奇兵笑着说。

目前,该村有1000余村民都在种植藤菜,已种植藤菜1000余亩,每亩产值在2—3万元,村民们靠它走上了致富路。

藤藤菜背后有什么秘密?

时间回到2015年——

“确保在2015年全面完成界石157户、443名贫困人口“越线”脱贫任务,使界石镇贫困发生率低于0.5%……”当年7月,巴南区政协召集界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作战图”,立下了脱贫“军令状”。

界石镇成了巴南区政协扶贫攻坚组的“心头肉”!

区政协主席胡能兵说:“界石镇是巴南城乡结合镇,要摸清底数、精准帮扶,认真研究界石镇需要扶贫的人数、致贫的原因,因人、因事施策。”

按照要求,几个月来,区政协扶贫攻坚组马不停蹄,从桂花村到武新村,从畅想社区到钟湾村……界石镇大大小小的村社留下了巴南政协人的脚印。

最后,农村公路、村民便民服务中心、山体滑坡危房搬迁、安置房、能源建设、群众饮水……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巴南政协人的面前。

“要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突出重点,务求落实,界石镇区域特色明显,希望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能探索一条独具界石特色的好方法、好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2015年11月,胡能兵在一次走访界石贫困户张兴济时要求。

“一村一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先扶志!”这样的思路为区政协扶贫攻坚组指明了方向。

在界石镇的众多村社中,海棠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始向种藤菜转型。扶贫攻坚组们带来了技术、专家、资金,和村社一道,发动村民们一起参与到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来。

此前,李福明还是海棠村的一个贫困户,家里的地只能自给自足。去年,他在扶贫攻坚组和村党委的帮助下,将家里的几亩地改为菜地,利用地薄膜技术种植水藤菜,当年就有近3万元收入。“两个多月就有1万多块了。明年我准备多种2亩,慢慢来。”李福明笑着说。

而在海棠村,像钟奇兵、李福明一样因种植藤菜而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