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南岸:做好垃圾场关闭后的生态修复

本报讯 长生桥垃圾填埋场6月已经正式封场。垃圾填埋场关闭后该如何处理呢?此事牵动着委员们的心。7月12日,市政协委员南岸组部分委员视察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封场情况,并展开协商座谈。

“这么热的天,还闻不到什么异味。”在垃圾填埋场现场,委员们感到很意外。据相关部门介绍,34.7万平方米的作业区已经全部覆盖了防渗膜,阻隔了臭味。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建成投用,累计对1029万吨左右的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填埋场的存在严重影响周边市民的生活环境。

“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容量大、影响时间长、距离城乡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修复治理刻不容缓。”在随后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南岸组组长、南岸区政协主席黄昌林大声呼吁。

“垃圾填埋场治理后,能开发成公园,实现可持续利用,让地方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特邀专家周文斌是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教授,参会前,他做了充分调研,提出可借鉴武汉金口垃圾填埋场和新加坡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经验。

对于如何防控风险,推进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作,委员们纷纷建言:环境保护不能只算经济账,要做好修复效果的顶层设计;组建班子,落实责任单位,抓紧逐步实施;要巩固好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成果,防止二次污染;积极争取将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纳入中新合作项目;加强宣传,有效消除垃圾填埋场对茶园片区的影响。

市政协委员南岸组还表示,要积极撰写提案,助力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纳入中新合作项目。南岸区政协也表示要积极发挥作用,组建专家团队持续关注,分专题研究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相关问题。(方 莉)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