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老标语,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作者 李 晓

在中国广大农村还能见到不少老标语(资料图片)

标语,是一个时代留下的足音。前不久,我去探访重庆一个深山里的老工厂,见到青苔斑驳的墙上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标语:“永做工厂螺丝钉!”同行的有一个当年工厂里的老工人,他看到这老标语,顿时泪奔。

这些老标语里,有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我去重庆乡下采风,看到最老的标语,大概就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这样极富时代气息的口号了。

这些乡村老标语,大多刷在斑驳的老墙、石桥、电线桩上,历经沧桑风雨,而今还顽强地飘摇着。你若想去打开一册乡村线装书,通过这些老标语,大致可以清理出一些线索来。标语,是乡村特性的另一种注释符号。

我小时侯,看到生产队干部从公社开会回来,提着石灰桶,用一把大刷子,在村民土墙、道路醒目地段、石桥、电线桩上开始刷标语。那些标语,大致就是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或要求。在乡村,有资格刷标语的人,不是乡村干部,就是乡村书法家。我的二叔,就是专干这个的,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逢村里要写这些政策性的标语,二叔就按照要求,挥动一把大刷子展现他的一手好书法。

我看到的标语,比我而今看到的一些严肃文字,泼辣犀利多了。比如,一个计划生育的标语:“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一个严禁土葬的标语:“如有土葬,就地活埋”;一个关于严禁偷高压线的标语:“三万伏高压,一触即死,不死也要坐牢”……一次我进了村子,看见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计划生育标语,顿觉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夹紧了双腿蹑手蹑脚走路。三十多年前,我听到堂叔在村口得意地高喊:“队长,我刚去乡里结扎了,来我家喝酒啊!”我这堂叔,把结扎当成一件很光荣的任务了,得庆祝一下。很快,他被提拔成了村里的小会计。

我对这些在风雨里快要消失的乡村老标语,如对城里老城墙那么怀旧。我想把它们铭刻在记忆之墙上,于是约了一位摄影家,去把那些还残存的乡村标语,用黑白照片,固定在记忆之光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