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云阳”亮起来
“‘天生云阳’农产品今年1月亮相第十五届西部农交会,现场所有产品销售一空,销售额达到201万,现场签订销售订单1.3个亿。”近日,云阳县农委副主任黄茂清高兴地介绍,云阳县政协提出加大名优农产品培育的建议让我市首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阳”一步步亮起来。
云阳县生态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目前除云阳红橙、云阳小茴2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外,另有包装品牌农产品27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16个。如何集聚这些优质农产品合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云阳县政协一直关注的问题。
从十三届县政协开始,杨雪梅、葛梦雅、杨江陵等政协委员就一直呼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提升云阳生态涵养区品质。他们先后提出了18条关于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和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去年县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杨雪梅、葛梦雅等委员又联名提出《关于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的建议》提案。该提案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农产品产业示范园,拓宽电商销售渠道”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及时回应。
2015年10月16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阳”顺势推出。云阳县通过构建一个价值清晰、形象统一、资源整合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云阳多项优质农特资源的整合,使全县名优农企抱团打拼市场,形成品牌合力。“天生云阳”旗下涵盖渝峰乌天麻、“青杠树”牌黑木耳、阳菊花等25家农特产品,今年1-4月,产品销售总额达到6.85亿元,其中红橙和纽荷尔销售达5.5亿元。
有了品牌,还要做好后期培育和维护。今年2月,县政协就把如何结合监管机构和农产品准入制度,提升“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在组织委员走访相关部门、外出考察、召开座谈的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调研报告》,提出了组建专业的运营监管机构,建立农产品建立准入准出标准,建立农产品公共展示和溯源信息查询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推进“天生云阳”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7月5日,云阳县政协召开第二季度常委会议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与会常委和参会部门负责人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重创建,轻维护的问题突出”“品牌旗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叫得响、含金量高的不多,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少”“无专业的运营机构,也无负责品牌监管的行业协会,目前仅仅依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从事品牌建设工作”“品牌在县内外知晓率不高,品牌认可度、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杨江陵、杨雪梅等常委的发言直指病灶。
如何让“天生云阳”叫得更响,市场更广?常委们建议,要营造良好品牌建设氛围,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加强品牌建设宣传,通过推介会、展览会等形式开展创牌、护牌成果宣传活动;要依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柑橘、蜂蜜、乌天麻等特优农产品,强化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形成地域品牌优势,打响“天生云阳”农产品品牌;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天生云阳”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保障,对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工商互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新格局。
目前,云阳县已携手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接阿里巴巴“满天星”农产品追溯计划,并建设具有“便民服务、电子商务、体验培训”三大功能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从线上线下保证销售农特产品的质量。
(李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