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更需前进一步
通讯员 胡洪川 曾婷婷 李下蹊
“当你老了,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唱起这首歌,你是否在想,当你老去的那一刻是希望和伙伴们在养老院谈天说地?还是希望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书画舞唱?或者是在家里含饴弄孙时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7月26日,渝北区政协专题协商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上,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属于每个人的课题
“这是我们都将面临的话题,今天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老人,也是为了明天的自己。”渝北区政协主席李联铁在会上的第一句话就获得了与会者的认同。
今年年初,区政协社法委承担了“关于加快渝北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课题。要做出高质量的报告,课题成员非常关键,来自区法制办、民政局、养老院的相关人士以及委员组成的课题组开始给渝北养老服务产业描绘蓝图。
3月份开始,课题组就在区内相关单位座谈走访,查阅大量资料,然后奔赴多地学习经验,回来后结合渝北实际,撰写报告。思想的碰撞、观点的分歧、争论无处不在,执笔者经常在写的途中无数次被中断,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讨论、修改。
较真的不仅仅是课题组,李联铁收到报告初稿时,第二天就要出差,晚上他留在办公室写了整整三篇修改意见给课题组,在机场还通过电话与他们沟通其中细节。一个星期后,他主持召开了课题讨论会,新版报告上,被他用红笔密密麻麻进行了圈注、修改,从结构到内容,从数字到文字,李联铁与课题组成员再一次深入讨论。
不同人心中的养老梦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关于养老的故事。民政局副局长、老委办副主任樊爱华委员参加这次课题十分不易,那段时间,他家里两个老人都因严重的疾病住院,一边是调研,一边是照顾老人,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便这样,在医院的时候,他却当起了病房的串串,只要遇到老人住院的,他立刻上前了解他们如何照顾老人,是否会送去养老院,需要什么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带上下一次的讨论会。“养老需求差异性还是很大的,但我们课题组提出的深化三种养老模式在渝北,乃至重庆都极具市场需求。”樊爱华累并满足着。
周成,渝北区桂湖养老院院长。他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与各地同行交流,在渝北如何建设好各类养老机构,如何在功能设计、软硬件配备上满足不同老人的养老需求,周成有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方案。“天天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我心中也有一个养老梦,有我理想中的养老院模式。”
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离年老还有三十多年,但此刻我想将来一定能过上想要的老年生活。”岑中富委员在发言中说,这份调研报告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报告中的养老梦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生活在渝北,你会拥有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当你老了,你可以选择这样三种养老模式。
首先是居家养老模式。这是90%的老人都会选择的方式,你可以通过政府搭建的信息平台进行“一键呼叫”,餐饮、洗浴、保洁等都有专业的公司上门服务;你配备的老年人“自动保护”装置,可以在你跌倒或无力求助时,系统自动捕捉信号为你向中心求助,你还可以在家里享受远程的医疗服务,急救绿色通道等服务;当你因为老年生活感到寂寞、失落甚至抑郁时,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会对你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其次,你还可以选择社区养老模式。在渝北区各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享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康复训练、日常照护,如果你失能或者半失能,中心将对你提供就近的临时托养,为你的家庭减压。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机构养老。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规范管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将为你随时提供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梦,渝北区政协调研组深入研究,建议建好三大支撑来实现梦想。
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安、民政、卫生、医保等信息,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关爱呼叫和救助呼叫为支撑,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等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建设养老服务评估体系,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对老人生理、心理、精神、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是否进入公办养老机构、确定照护护理等级、发放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制定的依据。
大力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设立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运营管理,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指导性目录,优先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购买养老服务项目监督等。
梦想照进现实,更需前进一步。当你老了,你,乐意到渝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