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到老百姓心坎上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扶贫武隆小记
本报记者 凌 云
尽管已经从武隆沧沟乡回来一周多了,但九三学社市委社会服务处处长刘小玲发自内心的欢喜和欣慰仍然溢于言表。回忆起7月底九三学社市委全机关干部再访沧沟乡大水村的所见所闻,她和同事们仍然感怀于那一幕幕动人场景:
记忆中的木楼变成了砖瓦房,泥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村民愁眉苦脸的表情变成了热情洋溢的笑容,最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路行来,老百姓只要一听说他们是“九三学社”的,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争先恐后前来邀请他们去家里坐坐,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
“虽然他们不一定清楚九三学社到底是什么组织,但至少在他们心中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组织的名字!”九三学社市委的同志们纷纷感慨道。
这一切,缘于九三学社市委自2010年与武隆沧沟乡大水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给这里带来的变化。
大水村地处武隆高山地区,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贫困户89户287人,今年底将要完成全村脱贫摘帽任务。九三学社市委六年倾力帮扶大水村,为助推百姓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努力。据统计,历年来,九三学社市委积极协调市级部门,共争取资金1700余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改造、畜禽养殖、烟草种植4个示范项目,全面推动了大水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这次看到老钱家修起了三层楼房,家中堆放的烟叶估价在30余万元,真是由衷为他感到高兴!”九三学社市委机关干部郭祥高兴地说。他口中的老钱,曾是因病返贫的困难户,现在却已变成九三学社市委帮扶村里发展烤烟产业以来的受益者。九三学社市委在对口帮扶工作中,突出精准扶贫,注重以产业发展带动为抓手,以智力帮扶为有效载体,积极帮助大水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和开发大水村资源,围绕烤烟、山羊、药材等特色产业做文章,深受群众欢迎。
在九三学社的帮扶下,大水村建起了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和优质板角山羊保种基地,各方面基础设施都有所改善,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九三学社市委帮扶的脚步在前行中更加坚实。2015年,九三学社市委继续推进大水村“现代烟草农业对口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协调落实市烟草公司等单位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硬化公路7公里,推动精准扶贫继续取得实效。
7月27-28日,九三学社市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部分专家第六次来到大水村,看望村民,同时继续调研当地产业发展情况,为之“把脉开方”。大水村的老百姓告诉他们,今年村里发展烤烟2000亩,目前正在全面进行烘烤中;全村发展板角山羊500只,其中贫困户占400只;九三学社市委积极争取社中央捐赠支持10万元用于修建村卫生室、活动室……“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变化,产业发展起来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关干部们说,老百姓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精气神更足了,“这样的精准扶贫,就是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