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荒少女”看家庭教育
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奥运这个大舞台上,冠军已不再是人们唯一关注的焦点,更多有梦想、传递快乐、努力拼搏的运动员被人们关注。
这不,中国游泳队一位年仅20岁、并没在本届奥运会收获冠军的运动员傅园慧,就成为了新“网红”,不只是因她那句“我已用了洪荒之力”,更是因她在赛场内外展现出的阳光、乐观和自信。
有媒体探访了傅园慧的家庭成长环境。其父母表示,他们从不给女儿压力,只告诉她一个原则,要对得起自己。“成绩对我们父母来说不重要,我们最看重的是女儿身体健康,享受比赛的快乐。”
有教育专家表示,培养一个像傅园慧这样,不耀眼却很努力,不是第一却永远乐观,不那么美丽却让人舒服的孩子,或许就是家庭教育很好的结果。
然而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孩子在面对竞争和困难时,心态却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不少教育界人士、政协委员也开始呼吁社会重视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真正的教育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而非成人所需的教育。”市政协委员、民盟北碚区委副主委、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李静认为,如今很多家长的教育都抹杀了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很多家长为激励孩子进步,惯用物质奖励,李静对此并不认同。“家长在教育孩子面对得失、面对困难时,要以鼓励为主,要给孩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表扬要有依据,批评也要说出原因,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是非观。”
此外,对于现在多数家长溺爱孩子,李静也建议,家长要学会爱孩子。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2岁前要给予无条件的“母亲式”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2岁后,就要“父亲式”有条件的爱介入,让孩子学会规则,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爱需正向引导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人的成长、成材至关重要。”市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邓卓明认为,在孩子幼儿时期,家长应将心理和道德品行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这对以后孩子在面对竞争和困难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正向作用。
而当孩子真正面对社会竞争时,家长绝不能盲从,“所谓的名校等等并非适合每个孩子,出国留学也同样如此,家长需根据孩子的自身实力和潜质,择其适合的道路。”
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邓卓明也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切忌给予孩子无限制甚至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溺爱。“我们可以通过将‘家庭之爱’的小爱和‘社会之爱’的大爱结合起来教育孩子,以此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父母也要好好学习
通过本届奥运会的“洪荒少女”,让人们又一次看到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近年来,家庭教育其实一直被政协委员们关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侨联界别和市政协委员、巴南实验中学校校长赵光晓纷纷提交了“关于办好家长学校、注重家庭教育的建议”的提案。
他们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如加大对家长学校经费投入,办好家长学校;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家长接受教育的体制机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等等。
他们认为,家庭教育其实是一门科学,是每个人接受最早和持续影响终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永远的底色和背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应该协同发展。“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