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应“养收”
秋季有3个月,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饮食调摄故不能违背“养收”这一原则。
秋季燥气当令,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太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燥,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并应注意适当补充体内水分。最好吃些梨子等滋润之品,护阴防燥。秋季的膳食也应贯彻“少辛增酸”的原则,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葱、姜、蒜、辣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柑、橙、山楂等。因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肺气通于秋,故秋要减辛味,增酸味,以防肺气太过,损伤了肝脾功能。
秋季哪些食物多吃为好
糙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秋季经常食用糙米,能够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大肠癌,防治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具有解毒的效用,能强身健体,消除疲劳,提高记忆力,消除焦躁不安的情绪。同时,糙米还具有美容与健美的作用,对于防治皮肤粗糙、青春痘、暗疮、黑斑、皱纹、肥胖等,均有惊人的效果。
香菇:香菇是纠正人体酶缺乏病和补充氨基酸的首选食物。从医学方面来讲,香菇对胆固醇具有溶解作用,可以抑制人体血清胆固醇上升;并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同时还含有干扰素诱导剂,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有防治流感和抗癌作用。
甘薯:甘薯是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之首,它含有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此外,红薯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而且是一款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热量只有大米的1/3,而且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特殊功效。
茄子:茄子可使人体血管变得柔软,防治出血性疾病,对于老年斑会有明显的减少作用。茄子还能散瘀血,故可降低血管栓塞的几率,防治高胆固醇血症。此外,茄子还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防治内痔便血。
苹果:秋天是苹果收获的季节。苹果的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果酸可以保护皮肤,并有助于治疗痤疮及老年斑;儿童常吃苹果,可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思维记忆能力;高血压患者常吃苹果,可以降低血压;大便秘结者常吃苹果,可以润肠通便。经常吃苹果,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芡实:芡实又称“鸡头米”,是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子仁,深秋采子,去掉外壳,内有白米,状如鱼目。芡实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还含有多种可提供热能的淀粉,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柑橘类水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它在秋季的时令柑橘类水果和新鲜绿色蔬菜中含量较高。据眼科专家研究,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如果缺乏叶黄素,则容易引起黄斑退化与视力模糊。有鉴于此,营养学专家建议,秋季宜每天多吃柑橘类水果,防治视力退化。
秋季哪些食物少吃为妙
生河蟹:河蟹在江河湖泽的淤泥中生长,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它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种细菌。在食用前,应注意清洗干净,蒸熟蒸透后再食用。
生枣:大枣本为甘温补益之品,但生吃便可造成腹胀、腹泻。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多食(生枣)乏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气,助湿热。”《随息居饮食谱》也讲:“多食(生枣)患胀泄热渴,最不益人,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疾前后,黄疸、肿胀,并忌之。”李时珍引《大明本草》强调说:“(生枣)有齿病、疳病、虫病,人不宜啖食,小儿尤不宜食。”
杏:因为杏具有强烈的酸性,多吃会使胃酸增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溃疡病。杏性温,多吃容易上火,会诱发疖肿、腹泻,对牙齿不利,容易发生龋齿。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杏伤人”之说。
柿子: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和柿胶酚,这两种成分在柿胶和柿核中尤其多。果胶和柿胶酚遇到胃酸后可凝结成块,甚至会变成像石头一样的硬块——胃柿石。吃柿子时应去皮,每次不要吃得太多,一次只吃1~2个便可。未成熟的柿子就更不能吃了。
南瓜:南瓜属于营养价值较低的食品,其性温热,补益作用较差,多食容易上火,或导致火热为患的疾病。《本草纲目》说:“多食发脚气,黄疸。”还可诱发疮疡,故《随息居饮食谱》说:“凡时病疳疟,疸疾胀满脚气痞满,产后痧痘,皆忌之。”
(作者系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