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天尺坪
夜宿天尺坪,是红日朗朗的八月,与一群散文作家一道,应邀参加武隆县组织的白马山文学笔会。逃离了重庆连晴高温的炙烤,一下子跃入千仞之上的白马山,置身这山风习习的清凉之地,让人神清气爽,从心底发出一连串舒适无比的轻轻尖叫。
天尺坪座落于白马山腹地,是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高地平台,因山上有三块丈余高的巨型条石朝天矗立,酷似天尺而得名。说是平台,其实是一块数十平方公里的高山丘陵,土质独特,气候寒润,有面积多达5000余亩的高山茶场,紧靠白马山的原始林区,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由于盛产茶叶,是闻名遐迩的高山茶村。
簇拥在苍翠之中的天尺坪茶村,已经形成了一条短短的小街,青一色的条石路面,青一色的黛瓦灰墙,旅馆、食店、小超市,一顺溜排列在熠熠生辉的蓝天下,宛如工工整整的诗行。入口处却是一截半边街,上面是一排新崭崭的客栈,下几步梯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青一色的条石地面对过去,就是我们下塌的旅馆,格调清新,造型别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晚饭是在村头的一家客栈吃的,进了餐厅,一杯热茶递在手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是天尺坪自产的茶吧,清香扑鼻,沁人肺腑,禁不住举目瞭望远处的茶山,茶叶采过了,只剩下一坡层层叠叠的黛绿。少顷,色香味俱佳的饭菜摆上桌来,嫩苞谷、煮洋芋、土鸡汤、老腊肉......尤其是那钵既绵扎又细嫩的泉水豆花,伴了口舌生津的调合佐料,获得一串“安逸安逸”的赞叹,香死了一桌文友,醉晕了可口心情。
夜宿天尺坪,喝茶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说的晚上8点出发,去一家环境优雅的茶艺山庄,性急的作家们哪里按捺得住心头的期待,7:40不到便操林荫小道陆续前往了,剩下我和几位不慌不忙的落伍者,面对暮色初合的山路不知所措。一文友灵机一动,轰的一声发动了车子,唤我们上车入座,十分钟后,居然与大部队几乎同时抵达茶艺山庄。进得金碧辉煌的品茗厅,主人家早在那里恭候着了,招呼我们一一坐定,茶艺师的表演就开始了,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一杯杯清香扑鼻的琼浆就摆放在客人面前了。
“这是红茶吧?”一美女作家发问。纤纤玉指端起杯来,微笑着向茶艺师致意,然后尝茶、闻香、观汤、浅浅地品咂。
“是的,红茶,这是白马山的极品佳茗仙女红。”又给大家看了一遍茶,才娓娓道来神茶“仙女红”的传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个专事育茶的茶花仙女。一日,她奉王母娘娘的指派,下到凡间采摘山珍野味为玉皇大帝置办寿宴,被仙女山的秀色美景深深吸引。从此以后,茶花仙女难忘仙女山的奇峰异景,多次冒着触犯天条的危险,偷偷下凡到仙女山游乐。在这里,她遇上了白马山的白马王子,两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演绎出一段优美动人的爱情佳话。茶花仙女在白马山上种植茶树,向老百姓讲解茶道,传授制茶技艺。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就有了如今的极品佳茗“仙女红”……
一位文友插话调侃:怪不得坊间有“此茶只应天上来,人间难得几回茗”的绝妙佳句哟。惹得一席人嘻嘻开怀。我不禁联想起杜甫的《赠花卿》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哇噻,与民间的仿传何等相似乃尔。
回到旅馆,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索性划亮手机,在一张张清晰的照片中咀嚼白天的收获与兴奋。黄柏淌那片高山湿地三湖牵手,碧水涟涟,与四周的青山绿树相映成趣,相传那是白马王子淌过眼泪的地方,湖边的水草、野花和迎风起舞的火棘树啊,你们是否还低吟浅唱着那首古老而心酸的歌谣。浩瀚无垠的原始森林草木葱茏,植被葳蕤,沿着蓊郁清凉的石阶拾级而上,登高远望,顿觉天上那无边无际的蓝、地上那铺天盖地的绿,浩浩荡荡地迎面扑来,好一幅“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美画卷。那个我叫不出名字的小山村,两行“一”字形排列出的农家新村,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与城里的连排别墅相比毫不逊色,武隆的朋友告诉我,曾在市作协挂职锻炼过的一位女作家,就是从这山沟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她现在已经是县里的中层干部了,惹得一行人连声赞叹。
此时,有蛙鼓从草丛中传来,一声、两声……我拉开窗帘凭栏望去,街村还有几盏零星的灯眨着昏黄的眼,朦胧的月光下,茶村睡了,田畴睡了,远处那横亘的高山峻岭也安安静静地睡了。须臾,蛙鼓又起,一声、两声……哦,我懂了,它是在善意地提醒辗转反侧的我,时间不早了,快快休息吧。于是,关灯,上床,枕着绵绵茶山那缕缕丝丝的香气入眠,一夜无话。
鸟鸣叫醒我的时候,东山朱熹,风景优美的天尺坪又迎来了它新的黎明。我得赶紧起床,洗漱完毕,用过早餐,赶拍几幅茶村挂着露珠的美照,再去迎接新的一天新的穿越与跋涉。我知道,风雨台和望仙亭在等着我,我要去那里思仙、喊仙、许愿、遐想,说不定天公开眼,在乌江的上空驾一朵祥云,把亭亭玉立的仙女妹妹接过来,在那万仞之上,与多情的白马哥哥来一个万众瞩目的飞天之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