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提案工作全过程,涪陵区政协——
落地有声“精准实”
本报记者 李 祥
“精、准、实”,回望五年提案工作,涪陵区政协主席徐志红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并用三个字进行点评。
点评虽然简短,却透着一股十足的底气。“五年来,我们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出新举措,大力提升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作风转变等问题的解决,有力地助推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徐志红自豪地说。
协商出来的“精准实”
“要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提案工作的全过程。”这是徐志红在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工作思路。
“五年来,我区集体提案分别为133件、90件、59件、71件、74件,每年集体提案所占比重都在20%以上。”区政协提案委主任余萍介绍,从提案提交阶段开始,就建立了提案提交协商制度,即委员提交提案前要交所属界别或党派进行预审,界别小组或党派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对反映问题集中的提案,经与委员协商,集中集体智慧打造精品提案。
在提案审查阶段,同样形成了协商制度。在每年区政协全会期间,抽调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及承办提案较多的单位负责人参与提案审查。审查过程中,对反映同一类问题的提案,及时与提案者协商沟通,提出并案意见,整合力量集中打造。对判断不准的提案,与提案者、两办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核实,再提出审查意见。通过审查立案环节加强协商,减少了重复提案,增强了所立提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
“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我们尤为注重通过调研加强办理前的沟通协商。”余萍说,为促进提案办理协商深入开展,区政协每年都要选择几件重点提案在政协常委会层面进行专题协商。比如近两年就涪陵江南组团停车场专项规划、山坪塘整治、涉农资金监督审计、电子商务发展等12件提案的办理工作进行深入协商,不但办理成效明显,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通过区政协的引导,承办单位主动开门办案,邀请委员亲自参与、亲自体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已成为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一种常态。
督出来的“成效”
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时任区长李洪义每年都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对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坚持亲自到区政协通报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增添措施,优化方案,加快建设,最大程度缓解城区停车资源紧缺的状况。”去年10月8日,时任区委书记秦敏在督办《关于建管并重破解交通拥堵的建议》一号提案时强调。在他的督办下,该区采取加强城市道路升级改造,完善交通智能控制系统,优化整合公交线路,增加停车位供给,加强停车场所管理等措施,使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多年来,我们精心选择重点提案,坚持重点提案区委、区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和区政协领导重点督办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区政协副主席杨平说,区委、区政府领导人人领办重点提案,采取专题研究部署、实地调查、现场办案、检查指导等措施,使一批发展难题得以有效破解,一批民生实事得到较好落实。
力促公交“变脸”、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催生阳光村务……一件件重点提案取得的成绩,杨平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区政协还专门制定了《民主评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办法》,跟踪问效提案办理。据了解,区政协每年选择4个承办单位,依据办法开展民主评议,在促进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工作、提振委员履职信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
画上满意的“句号”
“《关于推进我区棚户区改造应加强对古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促成了包括旧城改造在内的全区保护性建筑保护规划的出台,编制了旧城改造中9处文化遗存的保护方案”“《关于健全激励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提出的健全科技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合作内引外联机制、健全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等建议,被区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吸纳”……翻看区政协近五年来的《提案工作报告》,徐志红意味深长地说:“1993件提案,每一件提案都落地有声!”
在徐志红的眼里,每一件提案都凝结着委员的思考和智慧,饱含着承办单位的辛勤和努力。“四届涪陵区政协即将收官,我们正加紧制订《涪陵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办法》,给提案工作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徐志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