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9月2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书香”的来历

□ 作者 熊德斌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那些温文尔雅、德才兼具的人大多具有家学渊源,说他们来自“书香之家”,出自“书香门第”。那么,“书香”有何来历呢?

“书香”最初典出于芸草之香。芸草,也叫香草,亦称芸香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公元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我国。芸草不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还是一种药材,有驱虫、祛风通经的功效,咀嚼便有辛辣、麻凉之感。

古人为了防止蛀虫啮噬书籍,就把芸草置放在书中。夹置芸草后,书中清香之气缭绕不散,因而芸草深受读书人和藏书家的垂爱。从而高雅的典籍被冠以“书香”的美誉,世代流传。“书香”也被视为嗜好读书和崇尚文化的象征,读书人家则被称为“书香门第”。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藏书楼,每本书里都夹有芸草,有“无蛀书”之说,享誉天下。我国现在许多大型图书馆仍然在用芸草来保护珍贵的书籍。

最早记录芸草的文献是《礼记》,书中“月令”篇有云:“(仲冬之月)芸始生。”东汉经学家郑玄对此注释说:“芸,香草也。”晋人成公绥写有一篇《芸香赋》,说芸香草“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清”。唐人常兖在《晚秋集贤院即事》中说:“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鱼。”宋人梅尧臣《和刁太傅新墅十题·西斋》里有诗句:“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用芸草克制书虫,是古人保护书籍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种诗意的举动。

“书香”的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申,除了“芸人”指农人、“芸芸”指众多,大凡与书籍有关的事物都取芸草之名。如“芸帙”“芸帐”“芸编”,皆喻指书卷;“芸签”原指书信,后来也泛指图书;“芸香吏”则指校书郎,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做过此官;由于书房经常储备芸草以驱虫,所以书斋也被称为“芸窗”,官家藏书的地方则称为“芸肩”“芸署”“兰台”(兰台相当于而今的档案馆,早在汉代就有“芸台”之称);宫廷中的藏书处叫“芸扁”,掌管图书的官署秘书省称为“芸阁”“芸省”等等。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