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9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4

甜蜜的风景

□ 作者 周鹏程

从重庆主城向南驰行160公里,在南川区水江下道不久便可以看见大梁子山的背影了,高山上有一个方圆60余平方公里的地方,叫大洞河乡。

2016年8月,一群风尘仆仆的作家来到了大洞河乡,走村串户,攀山登峰,手中的相机不停“咔嚓”,他们脚踏青山,仰望星空,发出了惊人的感慨。这里,可以游览大洞河峡谷,可以膜拜神秘的大佛岩,可以目睹雄伟的鸡尾山,可以喝穆杨沟的进山酒,可以在任何一家农家乐住下吃喝玩乐,可以欣赏满山的杜鹃……

但是,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是穷山恶水、边远偏僻的代名词,是著名的上访乡!

她的华丽转身,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些风景,你可以看见,有些风景你却永远也无法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风景在失血地孕育看得见的风景时,悄悄地将自己深深地埋在了这些风景之中!

110位作家聆听了一段悲悯的故事:

2009年6月5日,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里发生。鸡尾山山体轰然垮塌,74人失去生命,8人受伤……这一灾难,对本来就贫困的大洞河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灾难过后248户、761人不得不搬迁,不得不与自己熟悉的家园挥手告别,灾害和搬迁造成了各种社会矛盾交融叠加。

回忆起那时,年轻的乡党委书记马玄几乎泪水涟涟,“群众不断上访,两年时间当地党委和政府所有精力都耗费在抓信访和维稳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群众一度占据了乡政府的办公地,到办公室吃睡半月;乡政府开饭时,群众也一拥而上,到食堂舀饭吃;有一个村民甚至挑来大粪,泼洒在政府院内,以示不满。”

2011年,矛盾“井喷”式爆发,当年到县以上部门上访达18次。2009年-2011年综合目标考核连续3年全县倒数第二。人只有3000,问题却有一大堆。这样一个闭塞的高山小乡希望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抽开千丝万缕,问题其实很简单:一些村民在2005年避险搬迁时没有获得退地补偿,而在2009年灾难发生后的避险搬迁却能获得退地补偿,群众认为政府在搞“双重标准”,于是心生怨气!谩骂政府干部,不断上访告状。

“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后,这些诉求确有合理成分,我们审时度势,不回避矛盾,调整了方案,解决了同类避险搬迁的退地补偿问题。”马玄告诉作家们,群众得到了实惠,矛盾自然一件一件地“销号”,给老百姓办的实事一件一件落实。“该解决的问题都公平合理地解决了,生活有了新的盼头,谁还会去上访呢?”一位曾经带头上访的村民与前来采风的作家在交谈中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210年前,从县城到大洞河乡,弯弯曲曲100多公里山路,最快也要四个多小时,它是武隆县境内唯一必须借道外线南川区才能到达的乡。说起去这里,真是鼻子眉毛皱到一起——愁!

一定要改变这里!人们在盼望着……

终于,一股非常重要、非常强大的力量进入了大洞河乡,2012年开始,武隆县政协开展“委员传递正能量”活动,县委党校、烟办和喀斯特公司联合成立扶贫集团,展开了对大洞河乡“一扶三帮”的精准扶贫行动……

必须先让老百姓尝到甜头,渐渐富起来,把脚踏的青山变成金山。把输血功能变为自身造血。

大洞河的优势是什么?贫困户怎样实现造血功能?

县政协主席杨国权、副主席徐正菊、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唐春光、乡党委书记马玄、乡长彭胜平等人,冥思苦想,寻求良方妙药。会议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开,方案不断完善……

全乡只有9公里硬化公路,饮水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场镇脏乱差,农民收入低……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的,都是需要面对面解决的,不然扶贫就是一句空话!

于是,扶贫领导小组决定从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三年相继投入6000余万元,重点加大对公路、水利、电网、住房、场镇改扩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新景象:“硬化道路四通八达、白墙青瓦和谐家、绿色庭院美如画”!

硬化道路60余公里、整治产业公路40公里、硬化人行便道40公里、初步形成“一环一横”的乡村交通网络,新建3座移动基站和17个公共无线WIFI。

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1座场镇集中供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13口人饮池……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继吸引2.8亿元,集中修建了大洞河、穆杨沟、赵云山、茶园堡、毛梁子等5处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居民点,使200余农户850人乔迁新居。2015年全乡农民收入达到9062元,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3远方,一尊巨佛遥望群山。大佛岩山上,徐正菊和乡领导班子边走边热烈地讨论着……

“我就不信,守着青山秀水挨饿受穷,这么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么适合避暑休闲的静地,为什么不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什么不可以搞农家乐?”

“要想脱贫,必须抓住优势产业。”

“先重点打造一批如大洞河、鸡尾山、大佛岩、穆杨沟、赵云山等景区景点。”

……

一次一次商讨后,一个“避暑纳凉、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等特色乡村旅游”的宏大计划随即大规模展开。

幸福村大洞河风情小镇如雨后春笋悄然林立,30余家农家乐、家庭公寓仿佛一夜之间星罗棋布。百胜村很快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拥有3家乡村酒店,47家农家乐,可接待游客万余人。红宝村新建了度假酒店和特色商业街,大型休闲度假广场,发展农家乐20家。

扶贫集团筛定两大产业:乡村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

它们是大洞河乡的出路,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扶贫集团先后筹措100万元,支持贫困户产业滚动发展,对无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户进行产业代养代种。

现在,走进红宝村,你还能看见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的痕迹吗?

100亩珙桐园,200亩高山杜鹃园,300亩木瓜海棠园……简直是花的世界,美的天堂!

村里有便民中心、休闲广场、停车场、露营基地,3条村道公路,四通八达……简直就是乡村中的城市!

2个养蜂专业合作社,用大户带动的方式促进村民长效增收。

李运林,铜鼓村贫困户,2015年,500斤蜂蜜,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卖了7万元,一家人有了致富的信心。同样,290户村民依靠养蜂,实现脱贫增收!

“过去不敢想的,现在变为现实;县政协的大力助推让我们全乡脱贫摘帽!精准扶贫和精准帮扶让大洞河乡涅槃重生!”年轻的乡长彭胜平感触最深。

4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自不同。

武隆县政协在扶贫攻坚行动中,和大洞河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结对、互助、兜底、搬迁、就业、结亲、助学、电商八大扶贫方式。扶贫集团成员单位41名干部职工每年人均7次以上深入村社,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量身制定帮扶方案,个性化服务。

他们就是要让贫困户知道,“我要做什么”,党和政府、扶贫集团、社会力量“已帮扶了些什么”,下一步“还将解决些什么”。

遍地种子,遍地花开。

与其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

红宝村贫困户张仁强,父母双亡,无房无业,还要照顾年幼弟弟,俩兄弟靠寄住在亲戚家里生活。徐正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特别揪心,她几次亲自前往看望,采取岗位就业帮扶措施,把他介绍到喀斯特公司工作,还多方筹资帮他买了一套新房,让他和弟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今天。”张仁强的微笑就像鸡尾山上灿烂的霞光!

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县政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里,把帮扶的大手伸向了大洞河乡251户贫困户,全乡贫困户100%获得了“精准帮扶”,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山乡巨变,难忘政协情。昔日的信访大乡,2012年后再无一例上访案件发生,民调满意率从全县倒数第一跃升到前列。

从“上访乡”到“零上访”,从“垮塌”涅槃到美丽风景变产业,从贫困乡到旅游大乡,大洞河唱响了嘹亮的歌声,就像那谷底的一河清流浩浩荡荡流向远方,美丽的黄金谷在那里千年诉说衷肠!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