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耀杏林
——记涪陵区政协委员田杰
“介入手术需要在X光的照射下全程进行,医生头、手等部位无法受到保护,身体也会受到伤害。”在涪陵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办公室里,年仅49岁的区政协委员、老年病科主任田杰指着自己双鬓花白的头发笑着说,自己完成的介入手术已超过4000台。
2004年,田杰担任该院老年病科主任。他一改过去靠药物治疗的内科传统模式,将自己擅长的介入手术引入老年病科,使该院成为全市继西南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能开展介入手术的第三家医院。
一双鞋垫
“医者,一定要有一颗仁心。”从医以来,田杰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善待每一位患者。一双珍藏了25年的鞋垫,是他医者仁心品质的最好见证。
1991年,他初到涪陵中心医院工作,一位患肺气肿的80岁老人住进医院。因病痛原因,再加上年龄较大,老人情绪很不好,连续换了几名医生。后来换到田杰为她诊治,他先仔细地查看了老人的病历,并根据老人的口述和体征,认真分析老人的病情,拟定了治疗方案。
“有的病可以瞒着病人,但有的病得让病人知道,让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田杰耐心地将老人的病情和自己的治疗方案告诉老人,打消老人的顾虑,使老人心情变得愉快、主动配合治疗,很快就康复出院。令田杰感动的是,老人回家后,专门为他缝制了一双精美的鞋垫。这双鞋垫,田杰直到现在都舍不得穿。
“尊老爱老真心为老,医德医风堪称一流”“医患是朋友,医护是榜样”“白衣天使奉献大爱,助人为乐堪为雷锋”……在医院陈列室里,墙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给田杰的锦旗。
专家竖起大拇指
“医者,救死扶伤离不开‘仁术’。”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田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
1999年,为了在专业特长上有更好的突破,田杰到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心血管病专业。2000年,他学成归来并担任心内科主治医师,恰逢涪陵中心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时任评审小组组长陈运贞教授,是一名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在考察时,她重点了解了涪陵中心医院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专业技术水平。
田杰对陈运贞教授所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并详细地介绍了涪陵中心医院通过介入手术方法成功治疗的重庆市第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案例。“涪陵中心医院够水平。”田杰精湛的专业水平让陈运贞教授对涪陵中心医院刮目相看,她连连竖起大拇指。
随后,在涪陵中心医院支持下,田杰参与开展了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颈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一系列难度较高、国内先进的介入手术,成为涪陵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手术的带头人之一,并获评涪陵区第三届科技拔尖人才。
2004年8月,田杰担任老年病科主任后,在他的带领下,老年病科的业务技术水平稳步提高,科室业务总量从以前的全院倒数几名迅速提升,到现在一直名列前茅。
恪守“一岗双责”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田杰多次将工作中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融入到自己的提案中,为助推涪陵医疗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2013年,针对群众看病难、基层全科医生匮乏问题,田杰撰写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我区全科医师培训的建议》等提案,提出了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全科医师培训评价体系,健全完善全科医师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能够得到满意的诊疗服务等建议,得到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积极办理和吸纳。
近年来,田杰还积极践行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界别中的代表作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功能的影响》等论文6篇;《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及拓宽性临床应用研究》等4项科研项目获得区政府科技进步一、三等奖;以第一主研人申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获得国家级领航基金课题资助,获批涪陵区级科研项目立项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