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长江经济带”巨龙
“今年1月,习总书记在重庆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月,市政协启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不久,市政协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常委会重点协商,真是给力!”9月21日,市政协四届24次常委会议现场,刚刚代表民进市委为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言的市政协常委张克敏,久久未能平复振奋的心情。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将与上海、武汉一起,在“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这是中央交给重庆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政协要紧紧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聚智献计出力,为使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舞得更好作出积极贡献!”市政协主席徐敬业殷切寄语。
协商议题年初定下,相关调研三月即筹谋。市政协统筹相关专委会、民主党派、有关界别及区县政协,组成31个专题调研组,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大都市建设、着力创新驱动和加快生态屏障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34份调研报告,向常委会提交了沉甸甸的答卷。
协商现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和市发改委、市农委、市交委、市财政局等十余个市级部门负责人应邀到会,倾听专题调研组各路代表胸有成竹、铿锵建言:
“协同推进长江流域和重庆市域两个层面‘一体化’进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实施。”这是牵头本次调研的市政协经济委数月来深入政府部门、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工业园区等地实地调研和综合论证后提出的思路。他们强调要大力推动创新合作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增强“一体化”产业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围绕这个“热点”,各专题调研组的建议各有着力点:民盟市委建议从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集聚创新人才,为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支撑;民进市委则呼吁加快政策对接与战略融合,优化重庆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立长江经济带智能产业协调对话机制。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庆要立足‘全域意识’,统筹规划建设;坚持梯度发展,提升沿江各省市产业关联度;打破行政隔阂,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郭劲松常委提出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看法。
王济光常委对此深有同感:“重庆做好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同发展的科学理念,扬长避短,分类施策。”他从突出利益关系协同、强化交通物流协同、注重绿色产业协同、厚植开放平台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共识。“要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夯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基础!”长寿区政协主席张华道出农村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的隐患,建议将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完善乡镇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综合整治。
巫山县政协主席刘大勇也就建成重庆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发出来自库区的声音:“要突出三峡库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他呼吁市委、市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库区重点倾斜,大力提升生态涵养发展保障能力。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对重庆发展至关重要,政协的调研建言让我们收获很大!”翁杰明一边聆听委员们的建言,一边认真做着记录。他将这些观点梳理归纳为26条建议,并当场作了回应,他要求参与协商的市级各相关部门认真吸纳委员们的意见,竭尽所能把真知灼见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具体举措,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