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0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家庭教育,孩子永远的第一课堂

—— 委员谈《重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本报记者 李 祥

设立家庭教育日、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国内第一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9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重庆“家庭教育”迈入了法治时代。家庭教育立法,成为了政协委员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落实父母主体责任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塑造人的完整教育体系。”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政协委员李志认为,用法律规范家庭教育,强化了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在李志看来,父母时间不够、知识和方法不够及与孩子沟通不够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他认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区县政府要及时出台贯彻《重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实施意见和细则,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规定落地生根,让父母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李志建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以身教为主并有意识地协同为之,让孩子在愉快体验中去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家庭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家长应当在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其发现和挖掘潜在的特殊能力。“李云迪的特长就是弹钢琴,如果让他去学打篮球,肯定不会变成‘姚明’。”李志说。

学会尊重孩子

“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长期关注家庭教育的大足区政协教科委主任程中兰认为,只有通过耐心和倾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这不行、那不足,动辄就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中用’标签的做法,程中兰很是反对。“教好一个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好孩子决不是打出来、骂出来的,特别是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程中兰认为,尊重孩子,并不是溺爱孩子,相反能够让父母在孩子心中树立起一种最安全的信任感。

“法治时代的家庭教育,既要求父母担起家庭教育之责,还要求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程中兰建议,要利用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开始专门的家庭教育栏目,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父母学到更多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不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市政协常委、秀山县育才中学校长范慧呼吁,以《重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为契机,着力解决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市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渝东南、渝东北偏远山区,仅秀山县留守儿童就高达11538人。“不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都属于隔代教育,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大,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沟通交流。”范慧说。

“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范慧建议,加强城市学校新(扩)建力度,出台农民工子女上学优惠政策,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就近入学创造条件;加大渝东南、渝东北区域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创建力度,增加留守儿童看护员公益性岗位,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家庭教育”的关爱;学校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