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0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长征中的红军诗词

□ 作者 丁 艾

在长征中的红军诗词里,最著名的当数毛泽东的了。《十六字令·山》《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马背上的诗篇”气势磅礴、情味隽永,成为毛主席所著诗词中最精美的篇章之一。

长征中,红军干部带头写诗明志的还有不少。如红三军团第十一团政治委员张爱萍在参加夺取娄山关战斗后,即兴写了《西江月·遵义大捷》:

“抢夺娄山关,直下遵义月明,鏖战竞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长征首获大捷,转战历数艰辛,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横亘。”

又如:黔西苗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赔锅》的打油诗:

“你姓罗,我也姓罗,我们的人马来得多。打破你家一口锅,赔你两块‘袁世凯’,请你老人家别心多。”

这便是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在赔偿一个苗家大爷的铁锅时,在留条上写的。短短数语间,红军严明的纪律与百姓的鱼水之情,便跃然纸上。

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也曾写了这样一首《大战将军山》的七律:“新场送辔将军山,歼敌前锋指顾间。横扫黔中新奏凯,临风把酒角声阑。将军山下槌金鼓,处女门前敌自纷。蓦地迅雷飞弹雨,将军山上立将军。于将军山阵地”

广大红军战士的诗歌,就更似春天的花朵绽满长征路,今随手采撷几束,捧献给读者:

过路红军知多少

甲戍年红军过大桥,过了七天过不了,我向河水去打听,过路红军有多少?河水不说也不讲,哗哗啦啦只是笑。我向树林去打听,过路红军有多少?树林不答也不应,欢欢喜喜把身摇。老鹰飞来把话说,指着蓝天对我讲:“天上星星有好多,过路红军就有多少”。(流行于遵义一带)

牵着老蒋推大磨

运动战真不错,四渡赤水来回过。逗得川军团团转,累得滇军莫奈何。要快要慢全由我,牵起老蒋推大磨。(流行于黔江一带)

拣相因

碰到贵州兵,拣得烟枪几千根。碰到云南兵,拣得龙洋几十斤。碰到四川兵,拣得铜板几百担。碰到中央兵,专门“拣相因”。(流行于黔北一带)

红军数九歌

一九一九红军来啰!过了湖南进到贵州。二九二九遵义街头,穷人欢笑富人发愁。三九三九红军开走,白军来了遍地血流。四九四九穷人难受,怀念红军快杀回头。五九五九饿得黄瘦,地主熬骨区长榨油。六九六九穷人心愁,日子难过野菜稀粥。七九七九枪炮声吼,红军回来白军溜走。八九八九打败白狗,穷人欢呼老天保佑。九九九九红军又走,跟着你走才得有救。这种数九天下少有,红军红军天长地久。(流行于遵义一带)

红军过尽怪异桥

我们走过多少桥,掰着指头数不了。过了长江独木桥,又过宜章大石桥。湘江乌江赤水河,人马全都过浮桥。千座桥、万座桥,雾都出来知多少。到了贵州更出奇,走过多少天生桥。这次奇上又加怪,过的是座天人桥。天长石头是桥磴,人架一半搭板桥。北盘江水滚滚流,三砣巨石江中翘。丈长木料搭礅上,架上木料便成桥。先下坡来到一石,平走就到二石了。“虎跳石”上搭怪桥,红军过尽怪异桥。(流行于黔西北一带)

这样的红军诗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口头文学虽然近似顺口溜、快板词,但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反映了长征时期的真实场景,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豪情。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