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0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向创新发展要动力

本报记者 程 卓

这是一场关乎创新驱动的头脑风暴。如何向创新要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重庆市政协积极发挥智库优势,传递发展正能量,携手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助力重庆增强创新驱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10月18日,来自全国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在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从营造创新环境、转化创新成果、金融创新驱动等角度进行研讨交流。

打通制度关卡

“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而且需要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刘峰提出,营造创新环境重在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硬环境。

相较于重在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思维的文化软环境,以及为创新主体提供服务支持的具体小环境,制度硬环境的构建更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的现代治理结构,为创新驱动打通制度关卡。

刘峰建议,首先应建立保健与保障制度,对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主体建立容错机制,解除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其次建立事前激发创新、事后奖励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励个体与激励群体相结合;最后建立创新的约束机制和法律制度,规范创新行为,不能违背法治,破坏生态。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补充表示,优化制度硬环境还需要突破行政化这一障碍。

“科技创新有结果不可预测、失败风险高、不确定性大等特性,整个创新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思维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乃至经济规律。而行政力量习惯于直接介入科技创新过程,行政化等级制度中崇尚权威、结果既定等内在特质,明显与科技创新相抵触。”他认为,行政化倾向是束缚创新的一道死结,必须下力气攻克,不要让条条框框困住科学创新的手脚。

搭建“自由恋爱”平台

“所有发明、研究成果都需要被转化,进行商业化并推广应用到市场,才可发挥创新的价值,真正做到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德瑞-瑞德集团主席魏明德建议,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组成联合体,或进行一对一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科研机构是研究成果的主要产生地,不在市场一线,无法做到及时抢占市场先机。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对市场需求反应最快,渴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动力和手段也最多。如何让企业与科研机构组成“亲密”的联合体,实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器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计提出,拒绝“包办婚姻”,通过市场的方式,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自由恋爱”的平台,让科技资源充分流动起来,与企业进行“自主婚姻”。通过“自由恋爱”,实现优势互补,让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了“源头活水”,科研机构的成果在转化中实现价值,避免沉睡实验室的结局。

火眼金睛看创投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困难,传统动能调整改造提升难度较大,新经济成长壮大的制度和市场环境尚不完善,这些因素制约着传统动能的提升和新动能的培育。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青岛市副市长董晓莉表示,加快实施金融创新驱动是培育发展新经济、新动能关键所在。

“成熟市场发展经验表明,金融创新驱动能引导资本流向新兴产业,发现新兴产业,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董晓莉建议,一方面通过金融市场、产品、机构创新,推进绿色信贷、债券等业务及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为创新驱动提供有效的资本支持;另一方面加快金融改革,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力度,激发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

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的激发,有助于为新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带动创新投资领域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投资盲目和过热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风险官赵海英表示,如果市场上有太多没眼光的资金为不成才的企业“施肥浇水”,不仅扰乱市场秩序分流宝贵资金,甚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能实现优胜劣汰。创新投资是一个专业活,需要投资者有一双火眼金睛,将宝贵资金投入到真正能成才的企业身上,才能发挥其价值。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