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1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沙漠变绿洲 功在“粘合剂”

刘晓峰来渝调研“沙漠生态恢复”项目

刘晓峰一行参观重庆交通大学校史展览馆

本报讯 (记者 程卓/文 卢俊西/图) 沙漠如何变绿洲?重庆交通大学把万向约束原创力学理论运用于沙漠生态恢复,经过7年研究实验,实现了沙子“土壤化”的改变,并且成功种植出植物,为沙漠治理找到了一条有望成功推广的新途径。11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来渝,就“沙漠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项目开展调研。

据该项目的科研带队人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教授易志坚介绍,土壤颗粒之间都存在约束,能够结合成团,但是沙子颗粒之间缺少这种约束,呈离散状态。“沙漠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项目的原理就是在沙子中加入粘合剂,改变沙子颗粒之间的约束和孔隙结构,使沙子获得土壤的力学特性,能够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稳定转换,同时达到储存水分、养分、空气、微生物的作用,最终实现沙子从离散状态向土壤的改变,满足植物生长条件。

今年4月,易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进行了实地实验,在加入粘合剂的25亩沙漠里种植了近50种植物。经过不到3个月的时间,沙漠转眼竟成了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田地,土壤中最终长出70多种植物。明年,易教授还将带领科研团队前往新疆、内蒙古等沙漠地带,开辟一万亩沙地进行进一步实验论证。

在听取了科研团队的汇报后,刘晓峰表示,这个调研项目很有意义和价值,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希望科研团队进一步深入沙漠生态恢复理论与实验研究。

此次来渝调研正值重庆交通大学65周年校庆,刘晓峰回到母校重庆交通大学,与学校师生见面交流,并参观校史馆。他表示大学教育重在精,要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市政协副主席刘光磊陪同调研。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