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1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重庆古城门

□ 作者 何 莉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2万多年前,重庆地区就有人类居住。而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的渝中半岛,因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更适宜人类生活,很早就是人类聚居之地。

重庆古城经巴子筑土城,彭大雅、余玠筑砖城,到戴鼎筑石城时已经有门十七。据乾隆《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地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象九宫八卦。朝天、东水、太平、储奇、金紫、南纪、通远、临江、千厮九门开;翠微、金汤、人和、凤凰、太安、定远、洪崖、西水八门闭。”这十七座门中,朝天、翠微、东水、太安、太平、人和、储奇、金紫、凤凰、南纪10门滨长江,金汤、通远、定远3门连陆地,临江、洪崖、千厮、西水4门滨嘉陵江。

各城门都有不同的分工和用途,过去民间流传的俗谚口碑曰:

朝天门,大码头,迎宫接圣。开。

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

洪崖门,广开船,杀鸡敬神。闭。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

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

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闭。

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开。

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

储奇门,药材行,医治百病。开。

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

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极准。开。

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闭。

西水门,溜跑马,快如腾云。闭。

东水门,正对着,鲤跳龙门。开。

这个民谚中多了西水门,少了复兴门。这是由于民间对“九开八闭”十七座门的不同认识而致。此外也有其他版本,内容稍有异,但意思都差不多。

十七座城门中,原则上是两座开门之间有一座闭门,只有储奇门和金紫门两座开门因相距不足150米,所以它们之间没有闭门。九座开门建筑规模都比较大,供人货进出,有的还有瓮城。瓮城是于城门之外的小城,用于掩护,便于防守。没有瓮城的城门,城门名直接横书在城门上;有瓮城的城门,城门的名字横书在瓮城的门上,而在城门上是另外横书四字概括此门的作用、位置或气象等。闭门一般较小,平时大多关闭,只有发生紧急情况时才启用。

从朝天门往南,当时重庆城的城墙都是沿长江修建,而且都建在江边山崖上。这样的城墙既有军事防御作用,也有捍水堡坎作用,所以虽经历百年风雨侵袭和人为破坏,至今还保留了一些零星的城墙。

随着历史的变迁,重庆的城墙和城门已完成其使命,除东水门和通远门外(最近几年,陆续发现了人和门、太平门及朝天门城墙遗址,现正在发掘整理中),其余全部被拆除或深埋地下,仅存地名供人凭吊。

白雪如银 千厮门

千厮门是嘉陵江边的两个开门之一,在城北,靠东,隔江与江北城相望。

千厮门也有瓮城,其瓮城门面向上游,向西,上书“千斯巩固”四字;正门向北,上书“千斯门”三字。说明“千厮”之名,也作“千斯”。其义一说出自《诗·小雅·莆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就是说当年千厮门内外,有贮存粮棉的千仓万仓,表达了祈祷风调雨顺、丰收满仓之意。

千厮门地处嘉陵江边,城外码头很多,有纸码头、炭码头、盐码头等等。来去川北的内河物资及旅客多由此门上下船,其千帆竞发、人流攒动之况,曾盛极一时。特别是嘉陵江流域的粮食、棉花等都在此卸货入仓,所以有“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之谚语。

千厮门离嘉陵江汇入长江处不远,因长江水流的阻碍,这里的江流比较平缓,江面相对开阔,所以从军事上看,是各门中最易于从水上进行攻击的。历史上这里也的确发生过大战。据《元史·石抹按只传》记载,元军围重庆,第二年,元将石抹不老“乘夜袭宋军,直抵重庆城下,攻千厮门。宋军惊溃,溺死者众,生擒三十余人,获其旗帜甲仗以献。”由此看来,千厮门在宋末就已存在,很可能也是彭大雅所筑的诸门之一。城门西侧的城墙上原筑有炮台,安放着大炮,以御江上之敌。现炮台早已不存,但还有一尊古炮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古重庆炮台内有炮台街,相邻还有书院街、响水桥街。1943年,这三条街被拓宽合并为沧白路,并在此路北边修建了“张烈士培爵纪念碑”,以此纪念辛亥革命的两位功臣:杨沧白和张培爵。

千厮门遗址,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还存在,位于千厮门正街6号附近,现早已不见踪影。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