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1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区县
版面翻页
区县
03

恰似春风拂苗乡

——彭水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 作者 欧隆国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余万,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重庆市贫困程度最深的4个县之一。2015年初,新一轮建档立卡识别确认贫困村115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40户,贫困人口99123人。

彭水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揽,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准确把握县情,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贫困问题,又着力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难题,在加快发展中夯实脱贫基础,在脱贫攻坚中增强发展动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市委书记孙政才201415日在彭水主持召开渝东南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2017年实现115个贫困村和99123名贫困人口脱贫、整县摘帽的目标,以贫困群众为中心、贫困村为重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党的建设为保障点上攻坚、面上巩固为工作思路,彭水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攻坚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着力凝聚攻坚合力、着力提升扶贫精准度、着力增强工作实效、着力强化资金统筹、着力完善长效机制、着力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七个着力推进脱贫攻坚。

彭水县县委书记钱建超深入农户了解扶贫增收情况

 

彭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强与农户一起探讨扶贫增收计策

 

不同地区的脱贫攻坚自有其复杂性、特殊性和艰巨性,应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彭水自治县在脱贫精准化方面,加快实施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等六大工程,这一套动作规范、发力迅猛的组合拳,把扶贫工作从平面推向纵深。

 

深入实施产业扶贫

 

彭水县设立了1亿元特色农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实行借、贷、贴、保四轮驱动,破解贫困村、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蜂、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2个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有1—2个稳定增收的扶贫项目。充分利用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城旅、农旅、商旅、文旅等融合发展的旅游+”战略;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完善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大户+小户等模式,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做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进而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提升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该县红薯产业种植面积达30万亩,商品加工率达50%以上,年收入达5亿元;烤烟保有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30万担,年收入达5亿元;牛、羊、中蜂等养殖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建成了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郁山古镇等5大精品景区和鞍子苗寨、平安花海、长生度假乐园等2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从351万人次增加到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52.6亿元,7500多户贫困农户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增收。

深入实施设施扶贫

 

彭水县坚持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修建通畅公路,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出行问题。修建饮水工程,解决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改造农村危旧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要致富,先修路。该县已建成通畅公路750公里、通达公路1664公里、人行便道817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脱贫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建成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工程302处、分散式供水工程2855处,彻底解决30万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环境连片整治项目143个,完成退耕还林50.3万亩,治理石漠化15.8万亩,改造农村危旧房2.5万户;同时,脱贫村光纤覆盖率、电子政务覆盖率、3G网络覆盖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率均实现100%,贫困村面貌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深入实施教育扶贫

该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学校特色岗位教师”“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送培送教机制,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增强教育扶贫造血功能。

苗乡大地健全完善了全县农村建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家庭学生、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学生两个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每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万人左右;并设立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基金,对因自然灾害、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救助,有效解决了因学致贫、因贫失学的问题。

 

深入实施医疗扶贫

 

该县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乡镇卫生院配齐彩超、CT等设备,为贫困村配发健康一体机,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通过招录、派驻等方式为贫困村配备至少1名乡村医生。

为彻底改变缺衣少药的困境,彭水县投入7000余万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新(改扩)建贫困村卫生室35个、撤并村卫生室34个,为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6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为27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发健康一体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对因病致贫家庭患者进行上门体检、诊断,为筛查出的12579名特殊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716名重(特)病患者实行分级诊疗和健康跟踪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了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慈善救助等相互衔接的的保障体系。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医疗卫生专项扶贫基金,对贫困家庭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给予基本医保之后的二次报销和一次性补助,已发放补助资金1827.44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5万人次。

 

深入实施搬迁扶贫

 

苗乡大地积极探索搬迁新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统规统建以及梯度搬迁措施,建立差异化补助机制,鼓励进城务工或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农户进城、进集镇安置,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户实行高转低、远转近相对集中安置,引导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向工业园区、景区周边或乡村旅游规划区迁移。

情系民生,为民众排忧解难,该县统筹谋划好安置点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截至目前,已累计搬迁31778人,惠及12712名贫困人口。

 

深入实施社会扶贫

 

彭水县完善部门定点帮扶制度,对每个贫困村分别安排一个县级部门单位结对帮扶,按照人员不漏、对象不重的原则,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和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认穷亲,做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农村建卡贫困户全结对子。

结对帮扶见真情。除县内结对帮扶外,该县积极加强与市发改委帮扶集团、市国资委、山东聊城、合川区等对口帮扶,引导太极集团等35家在彭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贫困程度深一直是困扰彭水发展的一个短板,彭水自治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走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相结合的路径,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并举,成效显著,鼓舞人心。

目前,彭水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最关键的时期,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更加聚焦贫困群众,更加突出资金统筹,更加强化责任传导,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好贫困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问题,确保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农户种植的红辣椒喜获丰收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