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履职“答卷”
——“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武隆
本报记者 叶新昀 通讯员 刘 华
立足岗位倾力助推、搭建平台全力助推、凝聚各方积极助推,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企业听民声、解难题、助发展……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三推三进”履职故事,让走进武隆县的“参政议政巴渝行”记者们,感受到武隆政协人的付出与担当。
羊角镇“涅槃新生”
撤离1843户7569人,需要多长时间?武隆县给出的答案是:6天!在这令人咋舌的“武隆速度”背后,有着武隆政协人不遗余力的付出。
时间回到今年6月1日,频发的强降雨,让位于大型危岩体下方的羊角镇面临危岩、泥石流的严重威胁。灾情牵动着政协人的心,由县政协办、县安监局、县残联和庙垭乡四个单位组成的县政协帮扶集团,接到县委分配的应急避险紧急搬迁工作任务后,立刻成立了由县政协副主席徐正菊任组长的紧急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帮扶集团负责的搬迁工作。
县委分配给县政协帮扶集团的搬迁户数只有32户,但整个帮扶集团联系的朝阳村垭口组实际有70户。灾情面前,群众安全第一,县政协集团主动“自加压力”,提出“垭口组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将70户的任务全部分解到成员单位,迅速制定搬迁工作方案。6月8日,垭口组70户254人全部撤离,同时超前完成了部分物资的搬迁工作。
7月,县政协主席杨国权带领县政协常委实地视察了羊角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新址工程建设、羊角镇房屋拆除等情况,并召开专题协商会助推避险搬迁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吸纳。
短短半年时间过去,选址重建的羊角镇已颇具规模,搬迁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安置区房屋主体工程完成62%,为避险而新建的场镇公路和桥梁也即将竣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后,羊角镇的受灾搬迁群众就可以陆续回‘家’了。”看着融入了政协人心血的羊角“新”镇,杨国权高兴地说。
和顺镇脱贫“蝶变”
走进该县和顺镇,一排排高大而又富有情调的山地风车吸引眼球,山坡上一片片硕大而又无公害的核桃和板栗令人垂涎……而这样的“乡村美景”,过去却是一个有着3个市级贫困村,455人、162户贫困户的“后进”镇。因为有了县政协扶贫集团的倾力帮扶,这里正在悄然蝶变。
据介绍,仅2015年,县政协扶贫集团就协调资金3000万元,帮扶和顺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将金科糯玉米、金银花、茅草坪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不仅如此,县政协扶贫集团还协调硬化公路13条48.5千米,实现了户户通畅;完成高山移民搬迁37户150人;新建水池35口4230立方,95%的群众吃上了安全水。
“经过市政府验收组验收,和顺镇已全镇实现脱贫。”杨国权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县政协扶贫集团再次协调资金2500万元,在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寺院坪A级景区申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方面予以支持,引领百姓走上全面小康的路子。
“经过县政协扶贫集团几年来的持续帮扶和奔走协调,全镇旅游接待规模已达到3000余张床位,今年仅旅游收入就达到了1000万元。”和顺镇副镇长左昌坤感激地说。
“大手笔”办“大教育”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场地缺乏、硬软件落后、师资不足等成为困扰武隆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委员们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县城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武隆一中建设的建议》等提案,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县政协也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履职课题,专题协商全县学校布局总体规划、开展县城新建学校视察、组织委员外出考察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委员的呼吁和政协的关注成效明显。去年9月,县委书记何平对县内中小学开展调研;10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喊出了“穷县办大教育”的口号,决定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工程、名师名校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保障工程等“五大工程”,提升办学能力、提升办学品味、提升竞争能力、提升办学特色、改善办学条件,把武隆建成全市教育强县和重庆市特色教育县。
“计划两年投入13亿元,新建武隆一中、中堆坝小学等5所学校,改扩建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9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8月,在武隆县政协主席双月协商会上,县教委主任余长江关于全县学校建设推进情况的汇报,令委员们倍感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