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翁”的政协情
——记大足区政协委员周勇
周勇(左一)深入基层农户家中采访
伏牛昂首志当远,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大足区政协,有一位政协委员,虽已年过半百,满头银发,但他的履职热情不减,用手中的笔,宣传政协,建言献策。他就是区政协委员周勇。
翻看周勇的剪贴本,上面的新闻作品已剪贴出了厚厚的5大本,那些都是他发表在全国各级报刊的,共计有2700多篇,达130多万字。其中《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半月谈》《中国政协》等中央级媒体就刊发了800多篇,《重庆日报》《重庆政协报》等媒体刊发1500多篇。办公桌书柜里堆放着的二三尺高的获奖证书,见证了他的奋斗与艰辛。
新闻宣传创纪录
由于宣传工作出色,2012年2月,供职于大足区交委的周勇被调入区政协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并被增补为区政协委员。他写的政协新闻稿件每年都有七八十篇被各级媒体刊发。今年1至11月,他已在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主流媒体发表稿件80多篇,其中在《重庆政协报》刊发10余篇;在《人民政协报》刊发12篇,并在11月创下一个月刊发3篇的月纪录。他撰写的政协委员手记——《增强“村规民约”的法治含金量》,更是登上了许多新闻写作者梦寐以求的《人民日报》。
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他每年积极履行委员职责,坚持撰写高质量提案,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有多篇提案被区领导和政协主席会议选为督办的重点提案,且被评选为年度优秀提案。
如,针对手机用户销户、过户都必须进县城办理的问题,2014年,他在区政协一届三次全委会上提交了《关于在乡镇开通手机号码过户、销户业务》的提案,建议移动公司在每个乡镇选择一家信誉度高的代办点。重庆移动大足分公司收到提案后,对龙水、万古、双桥等10多个中心场镇的移动代办点进行了考察和筛选,最终授权7个代办点为用户办理手机号码的过户、销户业务,从而减少了用户再往城区跑的烦恼,受到广大用户好评。
督促纠正“村规民约”
经过调研,周勇发现部分村制订的“村规民约”与现行法律“打架”,有的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如农村修公路应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谁受益谁出资,而有的村集资超出政策上限标准;有的“村规民约”规定,达到结婚年龄的女青年必须将户口迁出;还有的村私设处罚权等,与依法治区精神格格不入。
为此,周勇在2015初召开的大足区政协一届四次全委会上提交了《关于对我区违法违纪的“村规民约”进行清理纠正的建议》。他建议督促各村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必须召开村民大会,并获得村民认可;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引导各村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制定“村规民约”,以提高“村规民约”法制含量;镇街应当自觉担负起监督“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的重要职责,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
大足区政府高度重视该提案。最终由民政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发挥律师、司法助理员等法律工作者的作用,镇街组织专门力量具体全面清理和审查,村(社区)依法做好自制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修订、备案工作。通过全面清理、修订规范、重点检查、整改落实4个阶段,历时半年,取得了较好效果。
保护非遗传承
去年,周勇在调研中了解到,大足李氏骨科正骨术有近百年历史,具有不开刀、不留痕、愈合快、花钱少等特点。但是,随着西医的兴起,李氏骨科这一绝技面临失传。周勇先后通过社情民意、提案等方式进行呼吁,并在去年11月向大足区政协提交了《关于将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纳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的建议》。此提案被区领导选为今年督办的重点提案,由副区长魏中武亲自督办。
区文化委收到提案交办件后,由“非遗办”立即开展调查、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论证,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论证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和审议,今年大足区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将“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大足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保护和利用,以发扬光大,造福于民。
从2012年起,周勇连续5年被重庆市政协办公厅评为《重庆政协报》优秀通讯员,被区政协评为“十佳政协委员”。
面对取得的成绩,周勇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政协宣传工作,履行好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撰写出更多更好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人民鼓与呼,为大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