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偏方
刘大爷患有慢性关节痛的毛病,他迷信中草药“偏方”“验方”,长期多处求方,熬药服用,家人多次劝其到正规医院诊治,可他总是说“偏方”管用。前不久,刘大爷发现双下肢浮肿,腰部及小便时也有不适感,才赶紧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肾炎”。医生告诉他,可能与长期服用中草药“偏方”有关。
很多病人到处打听民间偏方,病人和病人家属也互相交流,煞费苦心觅来民间偏方,并将其当作“救命稻草”。他们认为,中草药副作用不大,所以放心服用。很多患者也不问疾病早、中、晚期,更不辨病人体质,千人同一药、万人共一方。其实,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其毒性并非不存在。
中医学早就对中药的毒性有较深刻的认识。《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载有“下品多毒,不可久服”。轻信偏方以毒攻毒,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使用偏方治病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药名、药量要准确
偏方大多为中草药,不少药物有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同时,这些药物在采集季节、炮制方法等方面也有一定讲究。因此,对偏方中的药物不能以讹传讹,使用时应注意识别;在药物用量上也应格外注意,偏方中不少是含有剧毒的药物,如大剂量使用轻粉能抑制真菌生长,使一些皮肤病症状得到控制,但是轻粉的主要成分是无机汞,毒性很大,在体内蓄积可造成慢性汞中毒,实属弊大于利。
辨证选用是关键
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使用偏方也不例外。大多数偏方只能够对某一个病症进行治疗,但相似的症状其病理基础不一定相同,因此需用的药物也必然不同。如腹胀可见于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及心脏功能不全等,山楂可以助消化、消除胃肠疾病引起的腹胀,却不能治疗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腹胀。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各有差异,同样的病症别人用了有效,自己用了就不一定有效。
毒副作用要警惕
一般来说,偏方、土方、小验方都是未经过严格临床试验和药理实验的非正规药方,其疗效并不十分肯定,而且其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也会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
配伍禁忌别忽视
在使用偏方的同时服用其他治疗药物,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以免出现毒性反应。如糖尿病病人服用优降糖时,须忌人参、甘草,因为它们之间可能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减低降糖药的效应。
总之,有病看医生,吃药遵医嘱。对待偏方,必须树立科学用药的意识,慎重使用,不可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