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明珠”闪耀“苗都”
作为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乌江全长1037公里,流域横跨滇、黔、渝、鄂四省市,干流天然落差2124米,年平均降水量上千毫米,年平均径流量53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为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国务院特地在乌江依次规划了11级梯级水电站,彭水电站正好地处第10级,成为重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电能源工程宝地。
高峡出平湖
水电基地入梦来 >>>>
突破乌江天险,征服武陵大山。2005年9月28日。在位于彭水县城上游11公里处的乌江大峡谷,数千人共同见证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堪称重庆首屈一指的能源建设项目——乌江彭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巴渝人民翘首以盼的水电“明珠之梦”。
早在1958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开始运筹帷幄,组织专家们跋山涉水,对乌江彭水地区进行初步探索。1970年,彭水电站的前期勘查规划工作全方位开展,直到2005年国家正式核准乌江彭水电站项目时,参与电站勘测推进过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总设计师都已经接换过3代,可谓前赴后继,决不放弃。
1997年重庆直辖伊始,大规模水电能源建设就受到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乌江彭水电站被列为市级优先推进的重大筹划运行项目,并在市发改委设立了专门机构——乌江彭水水电站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造预算、专列资金,为推动电站开发前期工作大开绿灯。
2003年,面对国家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组建五大国有发电公司的背景,加上风生水起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期,重庆市发改委抢占先机,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建设彭水水电站的协议》,这个坐落在“乌江苗都”崇山峻岭中的水电站开发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由中央直属管理的特大型国有独资电力公司,而大唐国际则是这家央企大腕旗下的一家在三地上市的大型独立发电公司。作为大举开拓苗乡水电能源基地的精锐之师,大唐国际扛起了攻坚巴山渝水最大能源工程的旗帜。当年4月14日,沉睡千年的峡谷绝壁响起了划破长空的炮声,电站坝址开启了导流洞等辅助配套设施的先期工程。同年8月28日,大唐国际携手重庆与贵州五家公司共同组建的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苗都注册成立,全面负责担当乌江彭水电站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2004年7月11日,《重庆市乌江彭水水电站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审定批准;2005年9月6日,国家发改委得以正式核准公布乌江彭水电站项目工程。至此,雄冠巴渝大地的“乌江明珠”电源工程一举敲定。
宏伟壮观的乌江彭水电站是集发电、航运、防洪等功效于一体的大型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动态总投资达130多亿元,是重庆辖区内仅次于渝怀铁路的第二大建设项目。
乌江彭水电站生产的电能通过彭水新城500千伏双回线接入重庆电网,是全市唯一具有年调节能力,规模超过百万千瓦的核心电站。五台机组每年有长达3629小时的有效发电时间,大大超过一般水电站3000小时的指标极限。电站年均发电量高达63.51亿千瓦·时,从投产之日至2016年11月底,该电站共发电425.71亿度,相当于节省1702.8万吨标准燃煤,并减少4244.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优质清洁电力能源的供应有效地发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定位功能。
作为重庆电网举足轻重的调峰电站,乌江彭水电站将与下游正在梯级开发中的乌江银盘电站(60万千瓦)、白马水电站(30万千瓦)和已经建成的武隆江口电站(30万千瓦)一道,在乌江流域重庆境内形成300万千瓦的超大型水电基地,构成重庆电网重要的骨架支撑。
乌江电站坝址截流成功
乌江天险大展宏图
乌江彭水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仪式
乌江画廊更风光 >>>>
截断滔滔急流,筑起巍峨大坝。作为大型水利枢纽一等工程,乌江彭水电站建起了挡水前缘总长325.5米,高度116.5米的大坝,确保电站正常蓄水位293米,总库容达到14.65亿立方米,其中调节库容5.18亿立方米。大坝以上的乌江河谷形同开阔的平湖,蓄坝而成的库区回水已漫延出境远至贵州省沿河县城,长达126公里,彭水县境内却只占40%的淹没区,直接影响万足、鹿角、善感3个乡镇。而60%的淹没区域涉及邻省沿河县11个乡镇共69个村,包括淹没搬迁4个集镇。彭水电站造就百里乌江河谷已然成湖,悄然变库。
作为乌江防汛抗洪的控制性工程,电站水库预留防洪库容2.32亿立方米,防洪限制水位287米,可以配合整个三峡库区对长江中下游发挥极为可观的防洪效益。该电站主体工程由大坝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电站建筑物以及渗控工程建筑等紧密相贯构成。大坝为弧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海拔高程301.5米,河床10个坝段共设9道泄洪表孔弧形闸门,闸门高24.5米、宽14米;船闸坝段长达32米。通航建筑主要由上、下游引航道、船闸、中间渠道、垂直升船机等组成,最大升降高度达81.6米,通航吨位级别从过去仅为100吨级船舶提高到500吨级。由于库区蓄水已淹没70多处阻碍航行的险滩暗礁,从而使早年“乌江天险滩连滩,过滩如过鬼门关”的“魔鬼航道”变成长达100多公里畅行无阻的深水航道。库区航道等级由从前的准五级提升到四级标准。
绿色生态是贯穿乌江彭水电站建设工程的主旋律,开发与保护,既要顾此,又不能失彼,这是考验电站建设者们的一道难题。该电站坝址地处高山峡谷之中,两岸没有天然娅口,河谷横截面呈“V”型,沿岸岸坡均为40度至60度。面对如此陡峭且毫无回旋余地之处,建设者们没有采取“大刀阔斧”、“伤筋动骨”般的推山填土,砍林伐木,而是依山走势、因地制宜,把庞大的电站厂房全部变成隐蔽的地下建筑,难怪被人们称之为“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发电机组”,从而确保整个山体外表的原生态植被林木完好如初。
“规划中保护,施工中让路,竣工后修复。”即便在大规模展开地面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该电站也把水土保持工作列为重中之重,采取削坡开级、系统锚杆支护、挂网混凝土防护、浆砌石挡垒墙、钢筋混凝土框格等。这里首创国内变顶高尾水隧洞,实施跨度最大的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并构建了垂直高度亚洲第一的160米母线竖井。与此同时,建设者们圆满完成大面积藤蔓植物绿化边坡以及施工山体植树造林绿化保护工程。2011年,水利部专家对该电站水土保持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给予好评:“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具领先性。”
乌江彭水电站主体工程从2005年9月正式开工,不过3年时间就创造了2008北京奥运之年里“一年五投”的水电建设奇迹:即安装到位的五台35万千瓦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全部实现投产运行,并从此担负了重庆电网系统80%以上的调功效能。2010年12月,包括发电、航运、防洪等多功能设施在内的电站枢纽工程全部竣工,并一举获得最高级别的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作为披荆斩棘、勇挑大梁的电站工程开拓者,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开发一个电站,带来一片光明,牵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2010年金秋10月,披红挂彩的“乌江画廊1号”游船成功驶出千里乌江河道上的首座通航建筑——彭水电站292.5米长的船闸,标志着沉寂多年、风平浪静的武陵山区最大水码头又将“涛声依旧”,百舸争流。
乌江彭水电站将重启苗都振兴水运的船舶经济之帆,托起苗乡人造就“水电强县”的期盼和夙愿。
(南 苑)
电站泄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