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2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四川竹琴 悠扬更铿锵

□ 作者 宋 琴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又名“道琴”“道情”“道筒”。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

唱腔分为“中河调”和“扬琴调”。流传于重庆万州区的竹琴属“中河调”,也称“川东竹琴”。

2008年6月7日,重庆市三峡曲艺团、四川省成都艺术剧院联合申报的“四川竹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潘光正(受访者供图)

着迷竹琴声

作为传统曲艺表演形式的竹琴,产生于清嘉庆年间,因音近“磅”、简板音似“尺”,故民间又称为“尺磅磅”。一根竹筒、一对竹板、一段唱调,在人头攒动的码头、在高谈阔论的茶馆、在喧闹世俗的酒肆,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叹人生不满百光阴似箭,夏去秋冬来又是一年……”优美的琴声带着峡江的故事,飘过大街小巷,在小城的空气里弥漫开来。五六岁时,潘光正就已为竹琴深深着迷。他家隔壁就是原万县市曲艺队的演出场所,为了能免票进去看竹琴表演,他常常到茶馆里捡烟头送给曲艺队收门票的老婆婆。老婆婆每次都会摸着潘光正的头说,你这娃儿机灵得很,一听就会,是块唱竹琴的料!就这样,几年下来,悟性极高的潘光正已经自学得有模有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的潘光正被招进了曲艺队,师从方斌老师。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艺术的道路上执着追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潘光正的表演日臻成熟,直至炉火纯青。

走向大舞台

“当年,我们在岔街子、三马路演出,观众可说是人山人海。”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万县市曲艺团团长的潘光正认为,竹琴极富地域特色,他立志要让竹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亲自参与竹琴曲创作,深入钻研表演形式,大力培养接班人。经过不懈努力,竹琴迎来了辉煌时刻。

1987年,潘光正与人合作长篇竹琴曲《华子良传奇》。该作品长达8万余字,是竹琴节目中少有的鸿篇巨制。节目演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随后经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受到广大听众和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其中的5个唱段还被《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收入。

此后,四川竹琴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专门赴当时的万县拍摄了竹琴专辑《奇绝大观——竹琴》。专辑播放后,竹琴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走向了全国。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世纪,三峡大移民轰轰烈烈拉开序幕,百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潘光正。2004年,由木川作词,潘光正作曲并亲自演唱的《家住棉花地》深情讴歌了无私奉献的三峡移民。“舍不得青瓦屋夏凉冬暖,舍不得石板路曲曲弯弯,舍不得庭院中翠绿一片……”该作品荣获重庆市第二届文化艺术界曲艺专项奖、万州区人民政府“红叶杯”三等奖。

“江水滔滔东流下,两岸奇峰伴浪花。万州城屹立在太白岩下,万川毕汇好繁华……”2010年,潘光正指导学生胡冯、黄晓鸣的作品《赞三峡》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2014年,潘光正指导的《山里妹,山里花》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节目录制。

……

潘光正用心用情助推着竹琴事业的发展。

四川竹琴表演(资料图片)

传承走新路

尽管近年来四川竹琴受到各界的关注,然而这项民间艺术依然无法避免衰落的命运,传承之路任重道远。潘光正提出:“要挽救竹琴!”

2005年,潘光正积极申报竹琴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亲自起草文字材料,编撰《川东竹琴》一书,并担任主要演唱及艺术总监。2008年,潘光正和同事们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刺,成功申报四川竹琴(重庆)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潘光正被聘为“万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

潘光正深情地说:“人在艺在,人走艺亡。”他希望竹琴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承。

退休后,潘光正不顾年事已高,常年奔走各大高校、中小学、青少年宫、老年大学,教授竹琴艺术。

自2012年以来,他每周都到距离城区五十公里外的孙家小学授课。那里交通极为不便,需乘车到梁平再转乡镇中巴才能到达。每次天还未亮他就出门,严寒酷暑从未中断。在他的努力下,孙家小学被授牌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重庆市级四川竹琴传承基地,并成功举办了“传承非遗放飞梦想”川东竹琴展演活动,100名学生将川东竹琴的九板十三腔表现得淋漓尽致,场面颇为壮观!

“潘老师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学生,”原三峡曲艺团副团长程大琼说,“他恨不得所有学生都超过他。”

在传承的基础上,潘光正认为竹琴还需要创新,演唱形式、唱腔、伴奏等都要革新。为适应当前观众的审美趣味,近日他将长篇《华子良传奇》改成了中篇,将盘子、清音、车灯、金钱板、莲萧、荷叶、评书等多种曲艺形式贯穿其中,并运用了歌剧《江姐》的主题音乐,进一步增强了竹琴的艺术表现力。

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获得者胡冯说:“潘老师对竹琴艺术的追求非常执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动摇过。”

是啊,潘老早已把一生交付给竹琴。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