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幸福旅程中的政协身影
特约记者 张长荣 通讯员 王建高
1月5日,涪陵江东滨江公园,江波浩渺,涛水拍岸。江岸上,众多市民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或踱步观景,或喝茶聊天,或倚栏远眺。
可在三年前,作为地质滑坡地段,这里遍布荆棘与垃圾,上千家矮旧房屋坐落其间,缺乏生机活力,严重影响涪陵城市形象。
2013年10月,区政协主席徐志红担任江东片区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长,带领一班人抓拆迁、搞建设、引投资,完成拆迁1384户24.61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建设防护堤、滨江大道和高速出口连接道等重点项目。
三年后,一个集休闲、观光、生态于一体的新江东片区华丽面世,吸引着市民流连忘返。
“作为政协委员,既要议政建言,还要起而践行,更要示范传递。在全社会传递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改善民生民利、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正能量。”
在徐志红的要求下,涪陵区政协班子成员每人担负着至少一项全区重要工程项目,全区300多名政协委员以各种形式和方式积极履职,推动着“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助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同时,有力促进涪陵展现新形象和新风貌。
破解困惑 引导委员主动履职
“例行参加几次会议,说几句不痛不痒的意见和建议,每年交两件提案完事。”“政协委员不单是荣誉,更是责任。”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却先后在一个人身上产生。这是委员杨清华的真实经历。
刚荣任委员时,他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参加政协活动。通过参加“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后,他明白了政协委员的真正内涵:荣誉与责任同在,认真对待、创新履职、传递正能量,是每个委员的责任和义务。
正因认识升华,他从一个例行的参会者,逐渐变成创新履职的合格委员。仅2016年,他为区里中小企业对接融资资金6000万元,推荐6家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也针对全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了多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杨清华的转变,正是涪陵区政协结合“委员传递正能量”活动,破题委员如何更好履职的缩影。
多年来,政协委员如何管理,如何实现创新履职,一直是各级政协思索的课题。面对全区300多名政协委员,涪陵区政协也存在这种困惑。
与此同时,委员如何助力城市发展,也是涪陵区政协面临的考验。
涪陵地处我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境内长江、乌江交汇,有渝东门户之称。作为市委五大功能区域确定的城市发展新区之一,涪陵区近年来工业经济、城市建设压力倍增,城乡面貌、文明风气日益转变。“大城崛起,需要委员助力。”
上天不会为难愿作为且敢作为的人。一个契机的出现,让涪陵区政协顺利破解困惑。
2013年7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政协在全市掀起开展“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热潮。
涪陵区政协积极响应,赓即部署安排“委员传递正能量”活动,采取建章立制等一系列举措,希望通过活动解除困惑。
区政协确立“协商不决策、监督不挑刺、参政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原则,倡导委员做到“宽松而不放松、自由而不自流、民主而不无主”,引导委员把握“继承与创新、务虚与务实、弹性与刚性”三个结合,要求委员树正气、朝气、锐气和防暮气、惰气、娇气。
区政协组织委员参加《古诗修养》等各类讲座学习活动,以及“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政协委员社会工作实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供给侧改革”等委员履职及经济社会类专题培训,还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讨论、点评讲评等方式,提升委员理论及业务素养。
通过这些努力,委员们履职激情高涨,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议政建言问题清楚、措施具可操作性”“调研工作扎实,看法和观点有理有据”“很多事情亲力亲为,示范效应明显”的评价接踵而至。
搭建平台 促进委员创新履职
前几年,一些地区大操大办宴席成风,“红色炸弹”月月送,有时送礼者一天要辗转好几个酒宴场所,礼金支出负担重,群众苦不堪言。委员李绍奎也深受其害。
“有不良风气就要抵制,就要向相关部门反映。”2014年初,在区政协的鼓励和支持下,李绍奎联合几名委员走进多个酒宴场所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很快,《关于禁止大操大办,规范宴席的建议》提案引起区委主要领导重视,将治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列为当年全区“五个专项整治”之首。
2014年8月,经过多次协商办理后,涪陵区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规范村(居)民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意见》,对不同群体操办宴席的规模、宴请对象、申办程序、违规处罚进行明确规定,大操大办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关于禁止大操大办,规范宴席的建议》提案的有效办理,源于区政协为委员们搭建了创新履职的平台。”区政协副主席况东权的看法代表了区政协班子的集体意见,“委员主动履职,实现更好履职,需要有创新履职的平台。”
在涪陵区政协的努力下,一个个创新履职平台相继搭建,为委员履职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与党委政府共拟协商计划,例会协商、对口协商、每月协商等各种协商活动,成为委员们议政建言的主要舞台;
——创新提案办理机制,推进社情民意监督,推进民生实事专项检查,成为委员们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举办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会,创新开展民主评议部门提案办理工作,成为委员们指点江山、助力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敦仁、崇义等四个街道建立基层政协委员联络站,组建法律援助服务团和科技、文体、卫生、教育服务队,成为委员们深入调研基层社会管理,联系并服务群众的履职桥梁;
——开展“四进五送”主题实践活动,成为委员们走进基层,为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纽带……
起而践行 推动委员务实履职
“既要建言献策,又要主动实践,参与各项建设和社会服务。”徐志红要求,所有委员要用自己的行动不断传递干事创业、服务社会、助推发展的正能量。
平台一个个搭建,委员在行动。
秦少容、赵平等委员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奔赴重点企业宣传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刘加胜、张兴杨等委员围绕村卫生室建设、医患纠纷、群众信访等,采取督促部门落实、走进基层普法宣传、走进群众主动提供法律援助;
释正智和孟少伟等委员围绕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建议政府多建图书馆和茶艺中心,多创作传播高雅文艺作品,多开展有益健康的心灵讲座,多收集整理并传播焦石山歌、榨菜文化等非遗文化,在全社会营造生活新风尚;
孟少伟更是走进山村街巷指导教授群众学唱焦石山歌,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邀请无臂残疾励志者吴小凡排演话剧《那一双温暖的手》和拍摄微电影,在全社会营造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舆论氛围;
蔡其帜委员多次建议将医保卡用于全民健身,并多次与区文化委、体育局领导一道参与调研,最终将其推广落地;
曾洪、刘家学等委员围绕全区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户口空挂等建言献策;
……
一时间,涪陵区政协委员们忙碌起来,一篇篇社情民意信息不断投递出去,一个个提案相继撰写并提交立案,一个个调研报告形成并报到区领导案桌上,一个个服务团队奔赴大街小巷。委员们的身影穿梭在涪陵城乡,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履职画面次第展开。
营造幸福 彰显委员高效履职
“谢谢你们又来为我们答疑解惑,帮助我们发展!”2016年10月18日,当涪陵区政协科技服务队走进多客众创空间时,现场40余家“双创”企业负责人主动鼓掌。
翌日,当委员们听到武陵山大裂谷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的消息时,欢呼雀跃、热泪盈眶。“为助力景区建设,委员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多次深入调研,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交流,督促管委会办理提案,多次参与不同形式的协商。”
创新履职多平台,委员传递正能量。如今,类似的好消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委员创新履职成果丰硕。
坚持每年民主评议和回访视察部门工作,每年举办4-5次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创新开展民主评议部门提案办理工作等举措,让党政部门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关于在我区农村乡村实施4G网络信号全覆盖工程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关于成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的建议》《关于开展涪陵城区居民楼化粪池清掏排危专项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等涉及民生的众多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纷纷出炉,并迅速得到办理和落实。
委员们惊喜地看到,信号强烈的4G网络正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一批又一批青菜头、水果等农产品被运出山村;医调中心已调解矛盾95起,调解协议资金729万元,矛盾隐患大幅减少,促进了医患和谐。
《长江水运企业亟待减负松绑》等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后,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相关部委的回复。
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的通知》正有序落实,村民小病治疗不再往镇上和城里奔波。
在法律援助服务团的帮助下,清溪镇四合村14组15户村民顺利收到近百万元的承包土地征收补偿费,曾参与信访的群众正安心从事生产经营。
委员联络站的100多位委员通过开展调研、视察、座谈活动,为“社区建设”“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城市建设管理”等基层管理问题支招,社区面貌日新月异。
主动参与理论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的委员,为全区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法治建设等建言700余篇,一些重要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吸收和采纳,有的还被写入相关文件和规划中。如今,工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旅游业、商贸物流已开始扮演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依法治区的氛围已然形成。在委员们的助推下,曾经脏、乱、差的蒿枝坝片区,已关闭非煤矿山12座,泥泞的公路不断扩建硬化,交通顺畅、绿树成荫正逐渐成为现实;污水流淌的陈家沟河、苏家坝河、渠溪河,经过关闭榨菜厂与养殖场、停产污染企业、清理河道等举措,如今清水长流、鱼虾成群,柳扬岸绿;破旧不堪的老社区和滨江两岸,也得到大力整治,环保、绿色、生态正成为涪陵城市面貌的代名词。
“四进五送”活动中,基层群众收到各类实用资料2.6万份,图书1.3万多册,慰问金、慰问品、药品、化肥等1100余万元,接受各种咨询3300余人次、义诊义检2000余人次。
通过实施分类扶贫,珍溪镇978户贫困户3026人分别得到医保和低保扶持、大病救助、学费资助、土鸡养殖、青菜头种植、危房改造等形式的帮扶和救助,已顺利脱贫,74个脱贫项目建设相继完成。
在委员们的努力下,全区勤俭节约之风盛行;图书馆、茶艺坊如雨后春笋般开在街头巷尾;焦石山歌唱响在山水之间;励志话剧回荡在街头巷尾……一股股正能量正传递在和谐城乡之间。
徐志红(左三)调研江东滨江路建设
视察城市交通建设情况
视察华兰生物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为困难群众赠送春耕生产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