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1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专题
版面翻页
专题
08

幸福小镇尽显苗乡之美

——彭水县小城镇建设巡礼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说过: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大事莫过于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此言不假,堪称时代传奇的新型城镇化可谓声誉天下,人们不但见识星罗棋布的大中城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感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小城镇“遍地开花”。乡镇被称为“城市之尾、村庄之首”,是茫茫阡陌大地上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角”。深居武陵山区腹地的彭水县全方位推进小城镇建设,匠心独运地造就“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的地方特色。

彭水县政协对全县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并在呈送给县委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为本、特色为魂,提档升级我县小城镇建设。”“坚决杜绝‘百镇一张图,千房一个面’的低水平规划现象。”“建一批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文化旅游型、商业贸易型、城郊结合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前所未有的新型城镇化大潮中,悠悠苗乡山水已经涌现出两个全国重点镇和两个市级中心镇,全县城镇化率已提高到30%。

“三江书韵”保家镇

作为引领苗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彭水工业园区大本营所在地,保家镇地处郁江下游,距县城23公里,镇域面积20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其中城镇面积达4.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过2万,城镇化率达29.8%。渝怀铁路、渝湘高速路和国道319线纵贯全境,该镇基本实现了村通畅,组通达。

保家镇早在汉代就有人口聚居,明末清初成为盐道往来的商贸中心,被誉为“樘路明珠”。民国时期已是彭水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外地商贾抢滩登陆的宝地,其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彭水三大著名书院之一的“鹿山书院”建立于此,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精英人才。

作为全市首批启动的45个中心镇和95个经济百强镇之一,保家镇全面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四大发展战略,以打造“三江书韵”特色镇为目标,坚持“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美化”五化并进,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近年来,该镇已投资1.6亿多元,建成保家新街、民俗文化街、移民新街等,并打通了与工业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起了城镇“客厅”——民俗文化广场,实现城镇道路“白改黑”。通过引进大型服务超市和中型物流公司,发展微型企业193户,从而构建市级微企创业一条街,并跻身市级商贸百强镇。

保家镇位于郁江、普子河、狗耳泉三江汇集之地,物产丰富、资源密集,森林覆盖率达50%。在初步形成烟、薯、畜、芋、林五大系列农产品的基础上,该镇大力拓展以油菜、水果、花木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并成功营造“桃花山庄”品牌与普子河流域原生态风景区等旅游资源。该镇充分依托地域优势,全方位配套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已构成以清洁能源开发、农林矿产品加工、食品生产等生态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达8.5亿元。

保家镇,当之无愧地成为彭水县唯一上榜全国重点镇和市级中心镇的苗乡第一镇。

“金叶·石头城”桑柘镇

作为苗乡大地的又一个全国重点镇,桑柘镇位于彭水县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海拔887米,东临大同镇,南接鹿角镇和诸佛乡,西靠新田镇,北通走马乡、乔梓乡。地域面积超过192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总人口近3.5万。

该镇系巴渝烤烟第一镇,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年均种植面积2.7万亩以上,年产烟叶670多万斤,产值8000多万元,创税1600余万元,单项人均收入超过2300元,是当地农民增收、财政征税的主导产业。正是由于烤烟成为创收的主要来源,而且烟叶加工后金光闪闪,长期以来人们顺理成章地把烤烟称为“金叶”,该镇因此被誉为“金叶之乡”。

这里不但有“金叶”,更有大量“乌金”及矿石宝藏。已探明煤炭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产煤量占全县50%以上,同时还坐拥大理石、莹石、重晶石、方解石等富集矿藏,是彭水县首屈一指的能矿产业大镇。近年来,该镇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有计划、分步骤地关闭小煤矿、火炮厂,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勘探开采页岩气,已建成并投产4口气井,实现了管网合一。目前该镇已开始规划建造风能发电等项目,拟将传统能矿产业大镇变身为清洁能源大镇。

桑柘镇是苗乡山水的宜居乡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各种菌类生产、生态莲藕、紫山药等绿色产业已落地生根。与此同时,生态观光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该镇新发现上万亩石林分布区,其中以张家坡为核心地带,聚集连片观赏颜值较高的石林群1000余亩,该镇为此大力开发石林游览资源,做大石头文化,构建独具特色的石头城,打造名副其实的“重庆市最具民族风情集镇”。

秀水江城 高谷镇

作为彭水西大门举足轻重的战略桥头堡,高谷镇扼居该县乃至整个渝东南地区进出重庆的咽喉,被称为苗乡西部的门户枢纽。渝怀铁路、渝湘高速路、319国道以及乌江黄金水道等出入境交通大动脉在这里交相汇聚,成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通衢要地。

高谷镇,顾名思义高山峡谷之镇。尽管加上合并的共和乡,全镇幅员面积达到118平方公里,总人口却不足两万,集镇面积仅有狮子社区一带不到2平方公里。但高谷镇党委政府却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构筑“一心、两点、三轴”的扩展态势,独树一帜地提出“打造秀水江城特色镇”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路网改造、街面油化、新村布局、码头建设、集镇塑造等民生工程,使该镇各项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作为该镇全面开发建设的拳头项目,“秀水江城”这一宏大工程囊括了狮子社区移民新村、大青河共富新村、陈家片区等几大板块,是最具城镇扩张力的黄金宝地,成为带动城镇化进程的排头兵。

为大力推动作为交通枢纽型的高谷镇加快发展,彭水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审议并通过了经多方调研、论证的《彭水县高谷大青河共富新村规划方案》,并出台相关建设管理办法等指导文件,提出全县将以此为示范,推广打造100个别具一格的特色风貌村。

作为全县样板工程的大青河共富新村,占地面积达120多亩,为支持乌江银盘水电站建设和高山扶贫迁移工程,这里入驻100多户搬迁安置移民。该工程与相邻改造升级的移民新村直至整个狮子片区连成一片,带动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的全面构建。该镇不仅在峡谷之地建成有3000多平方米人行道和800米长大理石栏杆的移民街,使高谷“独街独路”的困境得以破解,还落成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4个移民广场和1400平方米的大青新村广场,并将投资35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达8300平方米的老街娱乐文化广场,全面提升这个市级中心镇的体量和形象。

该镇投资138万元,安装345盏新型太阳能LED路灯,全面亮化这个“走进彭水第一站”的“窗口镇”。为此,投入137万元推进集镇4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并建设独具一格的乌江画廊园林景观平台。与此同时,该镇还投资2200万元,完成香高路码头复建工程,为滨江小城开启沉寂多年的水运之门。

“盐丹故里”郁山镇

作为早年彭水县“第一经济大镇”,郁山是源远流长的黔中文化、盐丹文化发祥地,在苗语中,“郁山”即产盐之山,数千年的制盐炼丹开发史,让这里成为历史上的县、郡、州、道施政统领的管辖中心,也是如今的市级中心镇和苗乡的第一大古镇。

该镇位于彭水县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11个村,人口超过4.3万。郁江河穿流而过,渝怀铁路、渝湘高速路、319国道贯通全城,区位优势突出。

身为全县农业大镇,郁山重点发展红薯、油茶、中蜂三大特色效益农业生产项目,通过特色农产品加工,并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建设等两大绿色生态产业,进一步增强镇域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有口皆碑的郁山晶丝苕粉产量已达550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香港、英国等海内外市场。

弯弯古盐道,悠悠石板街。作为因盐而兴的历史古镇,这里建有古代皇家特色的万寿宫、禹王馆、开元寺等“九宫十八庙”,还保存有4000多年前开采的古老天然盐井遗址——飞水井,它见证了郁山镇几千年的繁荣昌盛。为此,该镇将充分依托宝贵的传统盐业采掘资源,重振“盐都”雄风,重点打造盐商文化体验基地,并投资上亿元,修建大型露天盐浴中心,让人们切身感受盐丹文化风情的洗礼。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