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1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特别报道
03

用阳光监督照亮追梦旅程

—— 访市政协委员李国

□ 本报记者 凌云

元旦刚过,尽管又开始了新一轮繁忙,但李国的笑容仍像是穿过雾霾的一缕阳光,灿烂而温暖。

与李国相识的人都会对他的开朗有深刻印象,且不说聊天时他不时会爆发出爽朗笑声,即使是微信交流,他也往往会附加两个“哈哈”或者“开心”的表情,令人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和善。

他,是一个快乐的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说,作为一名记者,他很享受通过新闻采访追逐梦想和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更享受人生价值不断得到提升的成就感。本职工作和政协履职带给他的快乐阳光,溢于言表。

在李国看来,从事新闻工作和当好政协委员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甚至水乳交融。“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和神圣使命。”李国说,他所管理的工人日报社重庆记者站,一直坚持在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做舆论监督性报道,并随时关注掌握各种突发舆情,及时将收集到的信息反映给相关部门。仅以2016年为例,记者站关于农民工维权、食品安全监管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深度报道,即得到政府部门和读者的广泛认可,社会反响热烈。

对于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的李国来说,担任市政协委员,好似为他的舆论监督之路拓宽了跑道。“在采访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可以成为建言献策的方向;而通过采访活动,又可以让相关调研更深入更扎实!”肩负起民主监督的新职责新使命,李国感觉如虎添翼,记者和委员的双重身份,非但没有为他增添负担,反而形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言及近年来的履职历程,李国感触最深的还是“校讯通”提案背后的故事——

那是2014年,李国在采访中发现重庆市中小学“校讯通”增加的经费负担,令学生及家长很有意见。据此他作了新闻报道,也撰写了《建议取缔陈旧的校讯通》的提案。市教委高度重视这个提案,于2014年12月下发《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使用校讯通等通讯工具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有偿使用家校通讯工具情况进行清理整顿。

李国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对于提案,他并没有“一提了之”,而是继续加以关注。时间过去一年,他发现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校讯通改头换面,仍在部分学校继续使用。于是,他在2016年1月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期间再次提交提案《校讯通改头换面赖着不走,亟需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建议取缔收费校讯通,各中小学改用QQ群或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家校联系。此举很快促成市教委再次下达《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通知》,解决了这一痼疾。

一估算,按每个家庭少交一二百元计,全市600万中小学生可以少交上亿元!李国难掩满心的振奋和欢欣。

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对取缔“校讯通”锲而不舍的关注,李国曾遭受过来自相关利益企业的强力阻挠甚至威胁。但他并没有屈服,“不论是作为新闻记者,还是作为政协委员,我都会坚守自己的底线,时刻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李国言语铿锵,正气凛然。

的确,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总是能播洒令人温暖的阳光。在参与市政协“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的几年里,李国身体力行,积极为民生助力,带动更多人在追梦旅程中携手前行。

他利用担任民盟重庆市委直属工委副主委的机会,先后与市总工会联合筹集20万元,在秀山县成立“劳模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与巴南区南泉红花村结成贫困帮扶对子,利用民盟中人才济济的优势,为该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他还带领盟员走进监狱,关心帮助服刑人员改造,呼吁全社会帮助困难服刑人员子女,为他们筹资送文体用品,补助家用……

作为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的委员,李国还不忘在挖掘和推广重庆文化中传递正能量:积极参与文史委组织的调研视察,只要没有出差,从不缺席;以专家身份参与“委员传递正能量,助力区县促发展”活动,建诤言献良策;利用业余时间寻梦蜀道,写成完整记录古蜀道遗存的历史文化书籍《蜀道》;自费编辑出版全面系统展示重庆文化的《重庆人手册》,助力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

新年伊始,李国又继续奔波在履职路上。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他又同往年一样,提交了十余件提案,涉及社会热点和制度建设。“我已经把政协履职当做本职工作来做了!”他又“哈哈”笑起来,灿烂温暖的阳光再次浮现在他脸上。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