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现代农业新动能
8名委员呼吁补齐重庆农业发展四大短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如何加快补齐我市农业现代化的短板,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走出一条有重庆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子?这既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市政协委员们长期关注的焦点。1月15日下午,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8位市政协委员从各自专业角度为之建言,发出了献计重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好声音。会议由市政协农业委专职副主任郑胜兰主持。
农业供给侧怎么改?
当下,全国供给侧改革之势如雨后春笋,深入各行各业。重庆农业供给侧应该怎么改?去什么?降什么?补什么?调什么?市政协委员、市农委副主任王健开门见山,勾画出一幅有数据有地标的农产品结构调整图:
“种植业:首保蔬菜,次保口粮,轮作稻油……;养殖业:确保生猪,保障禽蛋,提速蜂兔……”,在提到“保口粮自给”这一中央对重庆农业的底线要求时,他建议,要主攻水稻高产创建,着力提高水稻单产,适度推广双季稻;要巩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使之“藏粮于地”,增强旱涝保收能力,提高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要鼓励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
“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推进‘藏粮于地’战略”,市政协常委、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紧跟这一话题。在他看来,我市推进“藏粮于地”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也在历年来的创新探索中取得了成效。他认为,推进“藏粮于地”需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来夯基立柱,需要广开投资渠道来提供支撑,需要产技创新来增添动能,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来增强活力。
农村面源污染怎么破?
市政协委员、荣昌区政协副主席刘治中的脑海中,深深印刻着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话: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他所在的荣昌区,“猪—沼—竹(果、菜)种养循环”“林下循环经济”“麻竹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模式在减少养殖污染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经验。因此他认为,要有效解决养殖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除了要严格推行“多规合一”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之外,还要加大对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和刘治中一样将习总书记的话铭记于心的还有市政协委员凌虹。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30余年,她心中早已认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综合开发设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才是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她建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各区县的土地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各企业的自身情况,选准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废弃物减量排放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将新技术的应用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怎么建?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全面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田时炳的开场白斩钉截铁。
他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加工业发展滞后、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低下等,仍然是困扰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应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先导,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他建议全面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从根本上打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较低的行政主导模式,主要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整合原有农技推广网络、扶持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悦在谈到如何培育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时,也强调要加快建立政府购买农业科技服务的新机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她说,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的重点方向,是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科技服务试点,政府逐步退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者和直接提供者的角色,由直接管项目、管微观,转向管市场、管宏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农业互联网怎么“+”
农村电商在重庆已有10多年发展历史。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产品涉农电商平台超过230家,涉农电商超过2.5万家,年度交易总额超过55亿元……提及这些数据,市政协委员王义北的振奋溢于言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
围绕如何发展农村电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她建议,要积极采取措施,克服目前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通讯体系,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完善和推广电商平台结算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还要结合现实区情县情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突出地域特色和差异化优势,推动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在市政协委员周韶晖看来,“互联网+农业”,正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亮点。“要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精准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增值收益。”他建议完善市场连接机制,切实推进农业开放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