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政协抓制度、抓平台、抓转化——
发出界别“最强音”
通讯员 张 茜
“今年各个界别的大会发言又有所提高,让我非常获益,民盟界别发言打造APM模式,从文化产业、业态调整入手提升巴南城市人气商气等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侨联、民建等界别的发言务实、接地气,如金子般宝贵……”近日,在巴南区政协十四届一次全委会的大会发言会上,区委书记李建春对多个界别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这是政协界别发声得到充分肯定的一个典型事例。
不仅是在每年的大会发言上,近年来,巴南区政协的10个界别组,根据界别的特点和实际,着力强化“三个抓”,解决了想、能、效的问题,彰显界别优势和价值,促进了政协工作的开展。
抓制度 解决“想不想做”的问题
去年12月末,巴南区政协召开界别组工作总结会,就界别组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议看法、晒成绩、谈不足。会上,根据界别考核办法,共青团界别等得到表彰奖励。
近年来,巴南区政协连续出台《界别协商办法》《加强界别组工作》等多个协商制度,并在年度协商计划、工作要点中对界别协商活动统筹安排,要求每年举行1-2次区政协界别座谈会和一次界别召集人会议,由主席或副主席主持,安排本年度界别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政协机关还每年为各界别、界别组提供1-2万元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开展。
通过表彰奖励、宣传推动和服务支持等方式,激活了委员界别意识、激发了界别委员履职热情。
抓平台 解决“能不能做”的问题
“去年,区政协界别四组一直在为二圣万亩梨园种上中药石斛的事忙碌着。”追溯到前年10月份,界别四组的科学技术界别、科协界别委员就进基层、进农村、进企业,深入位于石龙镇的重庆妙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发展特色林下石斛种植落户二圣镇万亩翠冠梨园“牵线搭桥”了。这是区经科城环委联系的第四组为企业做实事的一个成功缩影。
几年来,借助政协平台,各界别组在所联系专委会的带领下,都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界别七组的经济、工商联界别分别多次组织委员深入到林海旅业公司、二圣镇云林天香、巴南茶叶示范基地、麻柳沿江开发区、南彭东冒山蔬菜基地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及农业产业化调研;界别九组开展一品正街房屋修缮加固协商议政活动;界别一组围绕重庆职教城建设发展情况建言……
抓转化 解决“协商实效”的问题
“文联界别给尚文巴南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台盟界别提出引领巴南双创产业发展,与区委安排布置是一致的;九三学社界别围绕城镇化提出增强巴南与主城核心区融合度,命题具有建设性……”李建春所提到的这些都是政协界别发言成果转化的典型。
除了通过大会发言转化,巴南区政协还引导界别将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集体提案,每年可达40余件,其中,区政协遴选10件作为重点提案,并由区委、区政府党政领导领办、区政协领导督办,推动界别协商议政成果得到较好落实。有些界别协商议政成果还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每年可达60余条,占区政协上报总量的10%左右。
同时,巴南区政协还引导各界别借助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10+10”同心实践活动、“四堂互映”活动、“巴雨论坛”“巴渝风·巴人图语”文化系列讲座等多个特色活动积极履职。